与修漏头陀(其二)

是处丛林走一遭,敲砖打瓦不辞劳。

忽然踏著通天窍,始觉从前立处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释慧空在禅修过程中的深刻领悟与自我超越。首句“是处丛林走一遭”,描绘了诗人深入禅林,遍访僧侣,寻求佛法真谛的历程。次句“敲砖打瓦不辞劳”,则体现了诗人为了悟道而不畏艰辛,不避劳苦的精神。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执着追求,也暗示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不易。

第三句“忽然踏著通天窍”,是全诗的转折点,它以“忽然”二字强调了顿悟的瞬间性,仿佛在一瞬间,诗人仿佛穿越了层层迷雾,直接触及到了宇宙真理的入口。这里的“通天窍”象征着通往智慧与解脱的通道,表达了诗人通过不懈努力与深思熟虑,最终达到了心灵的觉醒与升华。

最后一句“始觉从前立处高”,则是对诗人顿悟后的感慨。诗人意识到,之前的自己虽然已经有所修行,但如今的领悟让他认识到,自己的理解与境界相比之前有了质的飞跃,仿佛站在了更高的位置上。这不仅是一种自我超越的喜悦,也是对修行过程中不断探索与成长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修行经历的描述,传达了佛教中关于悟道、自我超越以及心灵觉醒的主题,充满了哲理性和启发性,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十二岁童儿

男儿十二有如此,不减当年人姓甘。

避寇春风更春雨,举家江北又江南。

藜羹脱粟依僧饭,断简残编近佛龛。

我亦从来识英物,夜深应与阿戎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和寿山木鱼韵

透出波澜外,横身任探寻。

只知打我腹,不觉痛他心。

香积晨炊熟,秋廊夜月深。

重重报君道,千眼是观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和直指答方仲姚

海燕坐间谈实相,泥人梦里获真如。

空中种黍长年饱,陆地栽莲永不枯。

形式: 七言绝句

与香山虚头陀

庵中有主从君住,无主外来俱得路。

云烟眯目山碍膺,榛莽欺人溪涧怒。

看他本色住庵人,捏聚大千无一尘。

自见泥牛斗入海,不记住来经几春。

头陀头陀休趁鬨,一世初无一炊梦。

口边白醭未暇揩,谁能更乞诸方颂。

持来抛放烈焰中,归种香山芋与菘。

蓦地钁头轻筑著,林间石虎吼天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