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香山虚头陀

庵中有主从君住,无主外来俱得路。

云烟眯目山碍膺,榛莽欺人溪涧怒。

看他本色住庵人,捏聚大千无一尘。

自见泥牛斗入海,不记住来经几春。

头陀头陀休趁鬨,一世初无一炊梦。

口边白醭未暇揩,谁能更乞诸方颂。

持来抛放烈焰中,归种香山芋与菘。

蓦地钁头轻筑著,林间石虎吼天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虚头陀”的僧侣在香山的生活状态,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展现了其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首句“庵中有主从君住,无主外来俱得路”,以“有主”与“无主”对比,形象地描绘了庵内僧侣与外来访客的不同境遇,暗示了虚头陀作为庵主的自在与包容。接着,“云烟眯目山碍膺,榛莽欺人溪涧怒”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界的云烟、山峦、榛莽、溪涧赋予情感,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带挑战的环境氛围,象征着修行之路的艰难与考验。

“看他本色住庵人,捏聚大千无一尘”则赞美了虚头陀的本真与清净,他如同宇宙万物的集合体,内心纯净无染,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接下来,“自见泥牛斗入海,不记住来经几春”以“泥牛入海”为喻,表达了虚头陀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过往经历的忘却,强调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头陀头陀休趁鬨,一世初无一炊梦”进一步揭示了虚头陀的生活哲学,他不追逐世俗的喧嚣与欲望,一生中没有多余的幻想与梦想,只专注于当下的修行与自我完善。最后,“口边白醭未暇揩,谁能更乞诸方颂”表达了虚头陀对于名声与赞誉的淡漠,他更关心的是内心的修行与成长,而非外界的认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虚头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由的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澹庵见留

未暇住为岩穴主,尚堪行作水云僧。

宾头诺讵诸尊者,久在峰头望我能。

把住如何却放行,明头暗合暗头明。

丰干冷坐寒山笑,二月青田春水生。

形式: 古风

留度藏主

可行即行今未可,得住且住时已寒。

霜芥满园禾又熟,胡家曲子万年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与照上人

照时远近俱到,用时毫发无遗。

直得二途不涉,方能照用同时。

趯倒赵州略彴,拈起马师簸箕。

任待通身是眼,当阳未免胶?。

形式: 六言诗 押[支]韵

与建州介濑溪翁道人

翁翁介濑溪头住,我亦曾从溪上过。

一钵饭香留不住,信根道眼两无差。

菩提种子男兼女,清净家风菜与茶。

大佛所传无别法,只今犹有老僧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