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兄调弟希政并柬郑叔度(其一)

百年乔木阴当户,五亩幽居水映茅。

好古喜寻遗老问,避喧懒与贵人交。

从兄受学惭苏辙,与弟分财笑薛包。

孝友传家得无愧,聚蚊免使退之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隐居生活的宁静与高雅。首联“百年乔木阴当户,五亩幽居水映茅”以乔木和小屋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氛围。诗人通过“百年”和“五亩”的描述,既体现了时间的悠长和空间的有限,又暗示了生活态度的淡泊与从容。

颔联“好古喜寻遗老问,避喧懒与贵人交”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性格特点:他热爱古代文化,乐于向老一辈学者请教;同时,他厌恶世俗的喧嚣,不愿与权贵阶层交往,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颈联“从兄受学惭苏辙,与弟分财笑薛包”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兄长学习的尊敬和对自己的谦逊,以及与弟弟分享财物的慷慨。这里引用了苏辙和薛包的故事,苏辙是宋代文学家,以其勤奋好学著称;薛包则是汉代的义士,以分财给兄弟而闻名。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既展示了自己在学问上的追求,也体现了在道德上的高尚情操。

尾联“孝友传家得无愧,聚蚊免使退之嘲”总结了诗人的生活哲学和道德标准。他强调孝顺和友爱是家族传承的重要品质,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无愧于这些传统美德;同时,他也担心自己如果过于追求名利,可能会受到韩愈(退之)的讽刺。韩愈曾批评过分追求功名的人,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的淡然态度,以及对道德坚守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理想中的隐逸生活和高尚人格,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个人道德的严格要求。

收录诗词(408)

方孝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字:希直
  • 号:逊志
  • 籍贯:宁海
  • 生卒年:1357—1402年7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次韵兄调弟希政并柬郑叔度(其二)

乡闾儒术许谁加,弟唱兄酬兴未赊。

经济有心惭薄德,安居无事任贫家。

日高瓮牖蜂穿纸,潮落江汀雁聚沙。

却叹离居趋侍日,时来相对卜灯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挽徐节妇

大节寥寥不可闻,晚从吾郡始知真。

百年礼乐无男子,一日干戈有妇人。

波冷曹娥沉白骨,雨荒剡岭洗红尘。

争如烈焰三千丈,高照青编万古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赠韩敏道先生赴召

先生乐道慕前人,又被书徵觐紫宸。

诗卷巳随官棹月,布衣还染属车尘。

文章共喜遭逢晚,礼乐应知入问频。

登眺凤台多制作,邮筒珍重寄河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留别陈季明先生(其一)

太丘美政汉称贤,高节英风四海传。

垂白云孙今几叶,汗青甲子巳千年。

盍簪重见星垂象,落笔犹惊地涌泉。

耻以文章为世用,懒将辞色向人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