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辛丑秋七月十有三日唱和诗得竹字

灵湫閟驯龙,古殿厂金粟。

僧归林下定,云傍檐端宿。

伊余陪雅集,于此避炎酷。

息阴悟道性,习静外荣辱。

坐石飞清觞,每叹白日速。

别去将何如,留诗满青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山林隐居图景。诗人牛谅在至正辛丑年的秋天,与友人相聚于一处幽静的古寺,远离尘嚣,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解脱。

首联“灵湫閟驯龙,古殿厂金粟”以“灵湫”和“古殿”起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庄严的氛围。“閟驯龙”暗示了此处的祥和与宁静,“金粟”则象征着佛教的神圣与富足。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环境的静谧,也暗含了对佛法的崇敬。

颔联“僧归林下定,云傍檐端宿”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的氛围。僧人们在林间修行,云朵依附在屋檐之上,仿佛也在享受这份宁静。这里通过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与向往。

颈联“伊余陪雅集,于此避炎酷”点明了诗人与友人的聚会,以及他们选择在此避暑的原因。这不仅是对炎热夏季的逃避,更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探索。

尾联“息阴悟道性,习静外荣辱”表达了诗人通过静心观察自然,领悟到超越物质与世俗荣辱的精神境界。这里的“息阴”既指树荫下的休息,也暗喻内心的平静与洞察。

最后两联“坐石飞清觞,每叹白日速”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石上饮酒畅谈的情景,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这一场景,诗人表达了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命短暂的深思。

末尾“别去将何如,留诗满青竹”则以疑问的形式收尾,既是对即将分别的不舍,也是对友情与诗意的珍视。诗人希望以诗歌作为纪念,留下这段美好的回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禅宗以及友情的感悟,以及对内心世界与精神追求的探索。

收录诗词(9)

牛谅(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吴兴。洪武元年举秀才。为翰林典簿,奉使安南。六年,累迁至礼部尚书,参预制定明代礼仪制度。后以不称职罢。有《尚友斋集》

  • 字:士良
  • 籍贯:初山东东平

相关古诗词

至正辛丑秋七月十有三日唱和诗得院字

凉飙动新秋,远寺集群彦。

虚檐灵籁发,列坐停挥扇。

情惬引杯觞,欢剧杂酬献。

酡颜映落日,林光散凌乱。

池深鱼自乐,林密鸟相唤。

芳桂扳幽丛,天香满西院。

怀哉郑广文,樗散绝崖岸。

形式: 古风

至正辛丑秋七月十有三日唱和诗得逢字

避炎恨无地,偶忆西南峰。

梵宫隐林麓,散我尘外踪。

人生晤会难,盍簪岂易逢。

于焉遂招摇,唱咏偕从容。

冠带与游盘,不遗采菲葑。

促席注华觞,宁须侑丰茸。

有酒当尽欢,转盼成飘蓬。

形式: 古风

至正辛丑秋七月十有三日唱和诗得僧字

上方郁嵯峨,遥睇青云层。

馀霏不成霭,朝阳射觚棱。

双湖镜光彻,凉飙涤烦蒸。

轻裳欲飘飖,短发仍鬅鬙。

纵观极夷旷,颇觉秋气澄。

载瞻雷音堂,招摇肃高僧。

英英竹坞云,耿耿萝龛灯。

氍毹天花满,炉香夕烟凝。

散坐百虑息,幽怀讵能胜。

涧泉煮芹葵,山盘罗芡菱。

伊余风姿美,歌游厕宾朋。

世事良可叹,有酒当如渑。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至正辛丑秋七月十有三日唱和诗得话字

郭远树稍阴,野旷秋始届。

舟迎浦上迅,愠释林间快。

绀园几世辟,断碣何年坏。

阁披龙象拥,壁翳天人画。

良朋蔚胥集,僧衲喜出话。

谈幽贝叶翻,襟散袈裟挂。

池深浮菡萏,露晞馀沆瀣。

石田际粳秫,秋风偃蒲稗。

屡惬清赏延,迫此日西迈。

篇什志偕游,毋云弃菅蒯。

形式: 古风 押[卦]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