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融州任巽户曹

御前曾取好科名,一掾如何万里行。

身落蛮夷人共惜,罪因文学自为荣。

吏供版籍多鱼税,民种山田见象耕。

君看咸通十司户,投荒终久是公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曾在皇上面前取得优异的功名,如今却只是一名小官远赴万里行程。
身处异族之地,人们都同情他的遭遇,而他的罪名反因学问而被看作荣耀。
官府苛征各种税费,百姓在山上开垦田地,常见大象耕作的奇景。
请看那咸通年间任十司户的官员,流放到荒野最终也能成为显赫的高官。

注释

科名:古代科举考试中取得的名次或资格。
掾:古代官府中佐助长官的小吏。
蛮夷:古代对边远地区或非华夏民族的称呼。
鱼税:古代对鱼类资源的税收。
象耕:传说中由大象耕田,此处形容偏远地区的奇特景象。
咸通:唐朝时期的一个年号。
十司户:古代官职名,掌管户籍和赋税。
投荒:被贬谪到荒僻之地。
公卿:古代高级官员的通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赴任的情景,表达了对其才华和未来工作的赞美与期待。开篇“御前曾取好科名,一掾如何万里行”两句,说明此人在皇帝面前已表现出卓越的才能,能够在遥远的地方施展才智。

接着,“身落蛮夷人共惜,罪因文学自为荣”表达了对于这位官员的惋惜和对其文采的赞赏,即使身处边远之地,也因为文学造诣而自豪。

“吏供版籍多鱼税,民种山田见象耕”两句描绘了地方官府的繁忙场景以及民间的安居乐业,透露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

最后,“君看咸通十司户,投荒终久是公卿”则是对这位赴任官员的期许和肯定,表明其德才兼备,将来必能在偏远之地施展政绩,成为一方之主。

诗中使用了“万里行”、“蛮夷”等意象,展示了作者对于边疆地区的认识以及对赴任官员能力的肯定。同时,“文学自为荣”也反映出宋代文化的重视和文人自诩的情怀。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辽阔,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鉴赏力,是一篇送别之作,寄托着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送鞠评事宰兰溪

东下兰溪数十程,几多山水入图经。

科名旧捷仙人桂,县界遥看婺女星。

琴院静笼江树绿,敕楼高对海峰青。

三年吏隐无嗟叹,百里封疆似画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除夜寄罗评事同年(其三)

郡僚方贺正,独宿太湖棱。

阶下羞为吏,船中祗载僧。

折梅和薄雪,煮茗对孤灯。

应笑排衙早,寒靴踏晓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除夜寄罗评事同年(其二)

除夜在天涯,共君同忆归。

梦中倾寿酒,堂下著斑衣。

腊雪通宵舞,梅花到处飞。

更堪洞庭宿,愁思倍依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除夜寄罗评事同年(其一)

岁暮洞庭山,知君思浩然。

年侵晓色尽,人枕夜涛眠。

移棹灯摇浪,开窗雪满天。

无因一乘兴,同醉太湖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