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安成魏君坛留宿其下

一溪抱峡玉潺湲,奇草幽花满古坛。

千岫月明丹石去,万松风转斗垣寒。

白云可踏天垂屋,老鹤不归人倚阑。

定有吹笙王母下,露凄梦冷欲生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相融合的画面。首句“一溪抱峡玉潺湲”,以“玉潺湲”形容溪水清澈透明,仿佛是玉石般流动,展现出溪流的纯净与灵动之美。接着,“奇草幽花满古坛”,通过“奇草幽花”描绘出坛上生长着奇异而美丽的植物,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千岫月明丹石去,万松风转斗垣寒”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千座山峰在明月照耀下,丹石闪耀,展现出山川的壮丽与色彩斑斓;万棵松树在风中摇曳,吹动着斗垣(可能指坛上的建筑或围栏),传递出一种清冷而肃穆的气息。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示了历史的久远与文化的积淀。

“白云可踏天垂屋,老鹤不归人倚阑”则将视角转向更为超脱的自然现象与生物,白云似乎触手可及,仿佛可以踏足其上,而老鹤则不归巢,人只能倚靠栏杆,表达了对自然界的亲近与敬畏之情,同时也隐含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最后,“定有吹笙王母下,露凄梦冷欲生翰”两句,以神话传说为背景,想象王母(古代神话中的女神)降临人间,吹笙作乐,而露水凄凉,梦境寒冷,却欲生翰(可能指欲写诗文),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与神话之间联系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327)

刘诜(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 字:桂翁
  • 号:桂隐
  • 籍贯:吉安庐陵
  • 生卒年:1268—1350

相关古诗词

发洪州

童稚相催忽白头,西风满袖古洪州。

重阳天气村村雨,残柳人家处处楼。

樵牧忘机鸿北去,古今无迹水东流。

卸帆旋买枫林酒,饱睡归舟十日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重游青原回涂过清都台和坡韵

门外江流万里东,青山曾识老仙翁。

百年客鬓东风里,两岸人家落日中。

蜡屐平生须几到,桃花前度有谁同?

文章随意成千古,草树荒荒老屋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寒食和友人

二月微暄试白团,得晴一笑未应难。

故人不至花频落,好句初成酒半酣。

郭外渔樵无世念,墓门翁仲看人欢。

夜归坐听潇潇雨,自剪西堂寸烛残。

形式: 七言律诗

江上清明和友人

北郭山花开赤鹃,东津榆荚作青钱。

大江万里云连野,元气千春树接天。

豪杰尽随流水去,文章未许俗人怜。

感时惜别俱常事,莫放清愁到酒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