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戊午临江劝驾多士凡由进士科进者皆预焉且沿乡人饮酒之意叙坐以齿酒半使君又出杰句宠其行某陈人也偶睹盛事思有以记之敬嗣严韵二首极愧不工尚几镌削(其二)

党里情疏孰继周,义年仅署竹冠刘。

燕毛不见三王盛,古意惊从一日收。

已许陈人观易易,再赓宵雅咏呦呦。

试将旅语从头记,七字应无一字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党内友情淡薄谁能比得上周公,秉持道义的刘君只戴竹冠为官。
燕毛般的繁华不再见于三王盛世,古老的意蕴却在一日之间被重新发现。
已经答应陈人轻易地解读《易经》,再次吟唱夜间的雅乐,声音悠扬。
试着把旅途中的言语一一记录,这七言诗中不应有一字多余。

注释

党里:党内。
情疏:友情淡薄。
孰:谁。
继周:比得上周公。
义年:秉持道义的年份。
署:担任。
竹冠:竹制的帽子,古代官员的一种象征。
燕毛:比喻过去的繁华。
三王:指古代三位贤明君主。
盛:盛世。
古意:古老的意蕴。
一日收:一日之间被发现。
陈人:熟悉之人。
观易易:轻易解读《易经》。
宵雅:夜间雅乐。
咏:吟唱。
呦呦:形容歌声悠扬。
旅语:旅途中的言语。
从头记:一一记录。
七字:七言诗。
一字浮:一字多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彭龟年所作,题为《庆元戊午临江劝驾多士》其二。诗中表达了对宴会中人才济济、进士科举的庆祝之情,以及对乡饮酒礼传统的延续。诗人感慨于宴会中的盛况,自谦为“陈人”,即老成之人,被邀请参与并深受触动,决定记录下这次盛会。他承诺要以诚挚的态度和严谨的笔触,用七言诗的形式表达,力求每个字都恰如其分,不浮夸。

诗中“党里情疏孰继周”暗示了对前人周公般才德的追慕,“义年仅署竹冠刘”可能是指刘姓人士在宴会上表现出的道义与才华。“燕毛不见三王盛”暗指昔日繁华不再,而今日聚会犹显珍贵。“古意惊从一日收”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美德回归的惊喜。“已许陈人观易易”表明诗人决心以谦逊之心学习,“再赓宵雅咏呦呦”则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宴会的盛况以及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语言质朴而深沉,体现了宋诗的韵味。

收录诗词(214)

彭龟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教授兄友惠柑

泮宫老潘贤且仁,分义浓如手足亲。

悬知故人在千里,健步远来缄墨新。

黄柑霜后愈精好,香味宛如包贡珍。

分赏且用涤烦渴,不救莱芜炊甑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别袁州司户司马行二首(其二)

一见已草草,那堪更别离。

事当防快意,学亦进潜思。

此道今谁语,如公岂我私。

何时一窗下,重与论心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别袁州司户司马行二首(其一)

四海司马氏,大州从事贤。

剸裁无剧务,抑郁已三年。

人在甘棠里,梦回春草边。

知音有当路,何日践英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和李东老韵

胸中尘虑厌多多,强把诗书细刮摩。

幸有长官怜拜起,苦无公事碍吟哦。

自惭俗驾争相逐,不识高轩肯见过。

天阔雁寒人又远,一杯相属意如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