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鼓山

携檄来游石鼓山,岛洲疑望有无间。

大江潮落海门出,洞口云深月户关。

名揭君谟椽笔健,诗留子直翠珉斑。

古灵更有碑三字,屴崱须登莫倦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带着公文来游览石鼓山,岛屿洲渚似乎在远方若隐若现。
大江潮水退去,露出海门,洞口云雾缭绕,月光似被门户阻隔。
你的名字刻在君谟的笔下,字迹刚劲有力,诗篇由子直留下,青翠的石头上斑驳可见。
古老的灵验之地还有三字碑文,崎岖的山路,一定要攀登上去,不要感到疲倦才返回。

注释

携檄:携带公文。
石鼓山:地名,可能指具体山峰。
岛洲:岛屿和洲渚。
有无间:隐约可见。
潮落:潮水退去。
海门:江口或海边的门户。
月户关:月光照亮的洞口。
君谟:人名,可能是书法家。
椽笔:长而直的毛笔。
子直:人名,可能是诗人。
翠珉:青翠的石头。
碑三字:三字碑文。
屴崱:形容山势崎岖。
倦还:疲倦后返回。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郑江的《题鼓山》描绘了游历石鼓山的所见所感。首句“携檄来游石鼓山”交代了诗人因公事而游历此地,暗示旅途并非纯粹游玩,而是带有公务性质。接下来的“岛洲疑望有无间”描绘了山势起伏,岛屿洲渚在视线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神秘与探索的意味。

“大江潮落海门出,洞口云深月户关”两句,通过描绘江潮退去后的壮观景象和洞口云雾缭绕、月色朦胧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人运用比喻,将洞口比作月门,形象生动。

“名揭君谟椽笔健,诗留子直翠珉斑”赞美了石鼓山的历史文化,暗示这里有古代名人的墨迹,如君谟(蔡襄)的书法和子直(黄庭坚)的诗篇,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使山更加富有诗意和历史底蕴。

最后,“古灵更有碑三字,屴崱须登莫倦还”表达了对古灵遗迹的敬仰,以及鼓励人们不畏艰险,登临那峻峭的山峰,感受其历史积淀,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热爱和留连忘返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游踪为线索,通过描绘景物和历史典故,展现了石鼓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诗人对山水风物的欣赏和对历史文化的敬重。

收录诗词(1)

郑江(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芙蓉峰

芙蓉秀插最高峰,上有仙台近碧空。

不惮攀萝登绝顶,俯看尘世一樊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池州

嶂没千重雾,江涵万里天。

湘潭送波浪,吴楚会风烟。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乘鸾峰

山形鸾羽族,仙子驭翱翔。

琪树烟霞冷,蓬壶日月长。

来仪当日瑞,览德应时祥。

何处得环佩,乘游入岳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念奴娇

嫩凉如水,正一天风露,秋容如沐。

明日中秋今夜月,千里清辉光足。

周室姬公,唐家元轨,来享人间福。

老人星瑞,光芒南照檐曲。

行看裂土分茅,朱颜青鬓,好称腰横玉。

便挽银河斟北斗,倾作千钟醽醁。

子舍荣华,孙枝赫奕,茂盛同松竹。

尊前欢笑,竞将椿算为祝。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