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一拙归径山

白云堆里冷难辞,鍊得身心百不知。

试问凌霄峰顶月,何人先见上松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以“白云堆里冷难辞”开篇,描绘了一幅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上,寒气逼人,难以脱身的景象。接着,“鍊得身心百不知”,表达了诗人对于修炼身心,达到一种超脱世俗、忘却尘世烦恼的境界的追求。通过“试问凌霄峰顶月,何人先见上松时”这一问句,诗人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引人深思:在那高耸入云的峰顶,皎洁的月光下,究竟是谁先于他人,看到了松树的生长?这不仅是在询问时间的先后,更是在探讨人生的先觉与后觉,以及对事物认知的深浅。

整体而言,这首诗借景抒情,寓言于物,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认知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它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超越表面现象、深入内心世界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哲理性和象征性。

收录诗词(5)

青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聚之游黄山

七十二滩一客舟,上崖不必问徽州。

白云成片风吹散,三十六峰多露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落梅

零落枝头春已穷,或沾泥土或飘空。

莫言桃李多颜色,尽在东风几日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山居

门前一径向云开,万壑千崖脚下来。

行到翠微深绝处,数声啼鸟唤人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苓山夜话

春日思双径,苕溪取道还。

十年劳梦寐,两度到苓山。

庭柏依然古,苔花似旧斑。

近闻双诏下,何处有人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