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石

入夜跏趺多待月,移时箕踞为看山。

苔生晚片应知静,云动秋根合见闲。

瘦鹤独随行药后,高僧相对试茶间。

疏篁百本松千尺,莫怪频频此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夜晚盘腿打坐常常等待月亮升起,长时间地散漫坐着欣赏山景。
傍晚的苔藓覆盖在落叶上,想必这里十分宁静;秋天的白云飘过,显现出闲适的气氛。
瘦弱的鹤独自跟随在药草之后,高僧们则在品茶时相对而坐。
稀疏的竹林和参天的松树,不要奇怪我频繁地来去。

注释

入夜:夜晚。
跏趺:盘腿打坐。
待月:等待月亮。
移时:长时间。
箕踞:散漫坐着。
苔生:苔藓生长。
晚片:傍晚的落叶。
应知:想必。
静:宁静。
云动:白云飘动。
瘦鹤:瘦弱的鹤。
行药后:跟随在药草之后。
高僧:高雅的僧人。
试茶间:品茶时。
疏篁:稀疏的竹林。
百本:很多。
松千尺:参天的松树。
莫怪:不要奇怪。
频频:频繁地。
此往还:来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夜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开篇"入夜跏趺多待月,移时箕踞为看山"两句,写出了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或盘腿坐在地上等待着明月,偶尔调整姿势,只为了更好地欣赏眼前的山峦。这里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淡泊。

接着"苔生晚片应知静,云动秋根合见闲"两句,则是对这种宁静生活状态的进一步描写。苔藓在岩石上缓缓生长,这种生命力的缓慢展现提醒我们应该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静谧;而飘逸的云彩与深处的秋天山根相呼应,共同见证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悠闲自得。

"瘦鹤独随行药后,高僧相对试茶间"两句,描绘了一幅高僧品茗、瘦鹤陪伴的情景。这里的“瘦鹤”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是一种比喻,意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状态;而“行药后”则可能暗示着对自然界的一种探索与利用,既有生活之需,也蕴含着对生命智慧的追求。

"疏篁百本松千尺,莫怪频频此往还"最后两句,则是对诗人在林间石上来回徘徊的情形进行了描绘。这里的“疏篁”指的是树木稀疏而有节疤,“百本松”则强调了松树数量之多以及岁月沧桑;“莫怪频频此往还”则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徘徊,不为外界所扰,甚至不需要解释自己行为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山林、云动等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与高僧品茶、瘦鹤相伴的情境描写,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内在宁静的生活理念。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

  • 生卒年:967一1028

相关古诗词

赐余复

临轩策士岂徒然,嗣守丕基务得贤。

尔吐忠言摅素蕴,吾縻好爵副详延。

爱君忧国毋终怠,厚泽深仁赖广宣。

赐宴琼林修故事,朕心期待见诗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新秋雨过述怀

中兴日月明,王气山河在。

万物饰昭回,稽首王言大。

形式: 五言绝句

句(其二)

晴野花侵路,春陂水上桥。

形式: 押[萧]韵

句(其四)

蓼岸飞寒蝶,汀沙戏水禽。

形式: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