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静夜思》,作者是明代诗人周是修。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与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天地同逆旅,春秋比流波”寓言人生短暂,如同逆水行舟,岁月匆匆。接着,诗人感叹过去的快乐和痛苦都已减少,如今忧虑却增多,用“美人而离居,其如良夜何”描绘了与爱人的分离之苦,夜晚漫长,更显孤寂。
“丛兰泫零露,初月扬清光”描绘了静夜中的自然景象,以此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他拿出那把枯桐琴,借以寄托对远方的思念,“哀弦徒激烈,愁绝无知音”,琴声虽哀,却无人能懂,表达了知音难觅的落寞。
最后,诗人以“太行岂不高,黄河岂不深”象征路途遥远,但即使如此,也阻挡不了他对亲人的深情,“梦魂终不隔,万里还相寻”,表明他坚信梦境可以跨越万里,寻找彼此。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深度的抒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