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马歌

春林渐白闻催耕,秧针出水绿烟横。

老农饱饭呼儿女,驾枣鞭榆布秧去。

奔雷掣电趁残春,经行步步生青云。

须臾万叶削鎗碧,宛似案辔临三军。

露畦蹴遍沧波裂,陇首酸风梳翠鬣。

不知何物是龙媒,日午频惊汗流血。

为君驱驰腹胁穿,炊黍还将骏骨然。

谁家公子黄金勒,日日骄嘶垂柳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秧马歌》描绘了明代农民在春日里插秧的场景,生动展现了农事劳作的艰辛与丰收的希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动态描写,将农夫们忙碌的身影、秧苗生长的景象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憧憬,细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春林渐白闻催耕”,开篇即以春林初醒、鸟鸣催耕的景象,渲染出春天播种的氛围。“秧针出水绿烟横”,形象地描绘了秧苗破水而出,绿意盎然的景象,如同绿色的烟雾横贯水面,充满生机与活力。“老农饱饭呼儿女,驾枣鞭榆布秧去”,通过老农的忙碌身影,展现了一幅家庭协作、共同劳作的画面,体现了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和谐。“奔雷掣电趁残春,经行步步生青云”,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农夫们在春雨中抢种的情景,充满了紧张与紧迫感,同时也蕴含着对丰收的期待。“须臾万叶削鎗碧,宛似案辔临三军”,通过比喻,将秧苗迅速生长的景象比作军队列阵,既表现了生长速度之快,也寓意着农事的有序与庄重。“露畦蹴遍沧波裂,陇首酸风梳翠鬣”,进一步描绘了农夫们在田间劳作的艰辛,以及自然环境的恶劣,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坚持劳作,不畏艰难。“不知何物是龙媒,日午频惊汗流血”,以龙媒(传说中的神马)为喻,表达了农夫们在烈日下劳作的辛苦,汗水与血液交织,却无怨无悔。“为君驱驰腹胁穿,炊黍还将骏骨然”,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农夫们为了丰收,不惜一切代价,即使身体疲惫,也愿意为土地付出全部的努力。“谁家公子黄金勒,日日骄嘶垂柳边”,对比农夫们的辛勤劳作,反衬出贵族子弟的奢侈生活,强调了劳动的价值与尊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不仅展现了农事劳作的艰辛与美好,也反映了作者对农民辛勤付出的敬佩之情,以及对劳动价值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16)

李云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阳春钱明府

层峦疏树接天涯,一鹤南来度海霞。

官舍帘开临射木,吏人公暇种桃花。

云飘仙舄流丹壑,水入瑶琴散晚衙。

若以宰官身说法,阿獠应复嗣南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并蒂兰为梁幼宁先生赋

闻君九畹里,别作一枝春。

弱质如相倚,芳心时共陈。

同人新结契,大士又分身。

莫惜纫为佩,花前赠所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从军行

辽天惨无光,血雨洗碛草。

欲问汉家军,漠漠黄云老。

道傍新鬼牵人哭,自言家本邯郸族。

提携长剑东出阙,欲为君王镇荒服。

沙场日落寇兵至,吹面腥风平刮地。

前驱长蛇后封豕,捲起辽阳半江水。

将军欲奋鼓先死,旌旆频挥云不起。

可怜六郡良家子,抛却头颅作胡鬼。

不惜抛头作胡鬼,牧马南侵何日已。

形式: 古风

同韩孟郁卢一清访李太史宿建霞楼

扁舟乘兴到溪桥,溪上高楼倚碧霄。

一榻占云春漠漠,四天如水夜萧萧。

行看山色心俱远,卧听潮声梦亦遥。

向晓霞光纷入户,相看疑在赤城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