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山水

日觉耳目胜,我来山水州。

蓬瀛若髣髴,田野如泛浮。

碧嶂几千绕,清泉万馀流。

莫穷合沓步,孰尽派别游。

越水净难污,越天阴易收。

气鲜无隐物,目视远更周。

举俗媚葱茜,连冬撷芳柔。

菱湖有馀翠,茗圃无荒畴。

赏异忽已远,探奇诚淹留。

永言终南色,去矣销人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每日的感受都超越了耳目之乐,我来到了山水环绕的州郡。
仙境般的蓬莱瀛洲若隐若现,田野如同漂浮在水面。
绿色的山峦环绕数千重,清澈的泉水流淌万条。
不要穷尽这繁复的步履,谁能探索完所有的分支河流。
越地的水清澈不易被污染,越地的天空阴晴变化快速。
这里的空气清新,没有隐藏的事物,视野开阔无比。
整个风俗都崇尚绿色,冬季也能采摘到芬芳的花草。
菱湖满眼翠绿,茶园没有荒芜的土地。
欣赏异景时时间飞逝,探寻奇妙让我流连忘返。
永远赞美终南山的美景,离去也消解了我的忧虑。

注释

耳目:视听享受。
山水州:山水环绕的地方。
蓬瀛:传说中的仙岛。
髣髴:隐约可见。
泛浮:像漂浮在水面一样。
合沓:繁多、密集。
派别游:不同的游览路线。
越水:指浙江或附近地区的水。
葱茜:形容草木茂盛。
茗圃:种茶的园子。
淹留:长时间停留。
销人忧:消除人的忧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水风光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赞美。开篇“日觉耳目胜,我来山水州”表达了诗人在每一个清晨都能感受到视听双重的享受,内心充满了喜悦之情,因而他选择了到山水之州进行游历。

接下来的两句“蓬瀛若髣髴,田野如泛浮”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物华茂盛的景象,蓬草和稻谷交织在一起,就像轻柔的云朵铺展开来,而田野则宛如水面上的落叶,给人以生动自然之感。

“碧嶂几千绕,清泉万馀流”写出了山峦层叠、清泉纵横的壮丽景色。诗人用“碧嶂”形容山峰的苍翠与雄伟,用“清泉”描绘溪流的清澈与奔腾,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无限赞叹。

“莫穷合沓步,孰尽派别游”则是诗人在强调不应将脚步局限于某一处,而应该广泛地探索和游览各个不同的地方。这里体现出诗人的好奇心与对自然的无边热爱。

“越水净难污,越天阴易收”通过对比,突出了越州山水之美。越水清澈见底,不容易被污染;而越地的天气变化多端,但阴雨来临时也容易迅速过去,这些都增加了景色的一番生动。

“气鲜无隐物,目视远更周”则是诗人感受到了空气之新鲜,没有任何污浊之物能够遮蔽视线,因而他能看到更加广阔的风景。

接下来的几句“举俗媚葱茜,连冬撷芳柔。菱湖有馀翠,茗圃无荒畴。”则描绘了一年四季中自然界的美丽与丰饶,无论是春夏秋冬,都有其独特之美。

“赏异忽已远,探奇诚淹留”表达了诗人在欣赏这些不寻常的风景时,不知不觉间已经行走得很远,而对这自然之奇的探索却更加深入和停留。

最后两句“永言终南色,去矣销人忧”则是诗人的心声。他希望这份对山水美景的赞美能够长存,能够带给人们内心的平静,从而消弭世间的烦恼与忧愁。

整首诗通过对越中山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和无限赞美,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心灵净化的意境。

收录诗词(499)

孟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字:东野
  •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 生卒年:751~814

相关古诗词

塘下行

塘边日欲斜,年少早还家。

徒将白羽扇,调妾木兰花。

不是城头树,那栖来去鸦。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嵩少

沙弥舞袈裟,走向踯躅飞。

闲步亦惺惺,芳援相依依。

噎塞春咽喉,蜂蝶事光辉。

群嬉且已晚,孤引将何归。

流艳去不息,朝英亦疏微。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感兴

拔心草不死,去根柳亦荣。

独有失意人,恍然无力行。

昔为连理枝,今为断弦声。

连理时所重,断弦今所轻。

吾欲进孤舟,三峡水不平。

吾欲载车马,太行路峥嵘。

万物根一气,如何互相倾。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感别送从叔校书简再登科东归

长安车马道,高槐结浮阴。

下有名利人,一人千万心。

黄鹄多远势,沧溟无近浔。

怡怡静退姿,泠泠思归吟。

菱唱忽生听,芸书回望深。

清风散言笑,馀花缀衣襟。

独恨鱼鸟别,一飞将一沈。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