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别送从叔校书简再登科东归

长安车马道,高槐结浮阴。

下有名利人,一人千万心。

黄鹄多远势,沧溟无近浔。

怡怡静退姿,泠泠思归吟。

菱唱忽生听,芸书回望深。

清风散言笑,馀花缀衣襟。

独恨鱼鸟别,一飞将一沈。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长安的大道上车水马龙,高大的槐树投下斑驳的阴影。
下面熙攘着追求名利的人们,每个人内心却藏着千万思绪。
黄鹄展翅飞翔,志向远大,大海深处无边无际。
恬静淡泊的生活姿态,让人想起悠然归乡的诗篇。
忽然听到菱歌飘荡,读书声在深深的庭院回响。
清风拂面,笑声言谈随风消散,落花点缀着衣襟。
只遗憾鱼鸟分离,它们一飞起就注定一方沉沦。

注释

长安:古代都城,这里指长安(今西安)。
车马道:繁华的道路,车马众多。
高槐:高大的槐树。
浮阴:斑驳的树荫。
名利人:追逐名利的人。
千万心:复杂多变的心思。
黄鹄:大雁,古人常用来象征志向远大。
沧溟:大海。
怡怡:安逸舒适的样子。
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菱唱:采菱女的歌声。
芸书:泛指书籍。
清风散言笑:清风中飘散着欢声笑语。
馀花:落花。
独恨:唯有遗憾。
鱼鸟别:比喻分离或对比鲜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长安城中对远去亲友的思念之情。开篇“长安车马道,高槐结浮阴”将读者带入一个繁华而又略显萧索的都市景象,其中“高槐结浮阴”不仅是自然美景的写实,更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忧郁与孤独。

接着,“下有名利人,一人千万心”揭示了社会上人们对功名利禄的渴望和追逐,每个人都怀揣着千万种心思,暗示了一种世态炎凉。然而诗人的视线却超越尘嚣,“黄鹄多远势,沧溟无近浔”展现了他对遥远天际和广阔水面的向往,那里没有尘世的纷争,只有心灵的澄明。

“怡怡静退姿,泠泠思归吟”中的“怡怡静退姿”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气质,而“泠泠思归吟”则透露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归乡情怀。随后,“菱唱忽生听,芸书回望深”中的“菱唱”是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声,“芸书”则象征着诗人对往昔交游的珍视与怀念。

“清风散言笑,馀花缀衣襟”中的“清风”和“言笑”让人感受到一种淡雅脱俗的情趣,而“馀花”、“衣襟”则是诗人在自然中寻得的美好,似乎也象征着他对生活细微之处的珍惜。

最后,“独恨鱼鸟别,一飞将一沈”表达了诗人面对朋友分别时的孤独与哀伤。就如同鱼鸟难以长久相伴,人的聚散亦是无常,诗人只能在心中留下这份难以排遣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越尘世功名,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视。

收录诗词(499)

孟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字:东野
  •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 生卒年:751~814

相关古诗词

感怀

孟冬阴气交,两河正屯兵。

烟尘相驰突,烽火日夜惊。

太行险阻高,挽粟输连营。

奈何操弧者,不使枭巢倾。

犹闻汉北儿,怙乱谋纵横。

擅摇干戈柄,呼叫豺狼声。

白日临尔躯,胡为丧丹诚。

岂无感激士,以致天下平。

登高望寒原,黄云郁峥嵘。

坐驰悲风莫,叹息空沾缨。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感怀(其二)

秋气悲万物,惊风振长道。

登高有所思,寒雨伤百草。

平生有亲爱,零落不相保。

五情今已伤,安得自能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感怀(其三)

晨登洛阳坂,目极天茫茫。

群物归大化,六龙颓西荒。

豺狼日已多,草木日已霜。

饥年无遗粟,众鸟去空场。

路傍谁家子,白首离故乡。

含酸望松柏,仰面诉穹苍。

去去勿复道,苦饥形貌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感怀(其四)

徘徊不能寐,耿耿含酸辛。

中夜登高楼,忆我旧星辰。

四时互迁移,万物何时春。

唯忆首阳路,永谢当时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