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叶正则阅藏经次其送客韵以问之

顺水去吴会,逆水来夔门。

万古逆顺舟,以斗占旦昏。

曩余好百家,信不及鲁论。

初亦半喜愕,久之乍亡存。

白发一无成,颇识委与源。

风停波自平,却视消长痕。

六经夫如何,夫子手所翻。

恒言但桑稼,怪志无鹏鹍。

规圆而矩方,往往万巧攒。

诸儒各有得,长短贤若干。

玉帛相会盟,兵车相并吞。

一语苟暗合,群生皆晏温。

经成今几年,尝试以是观。

此道未轲死,此书未秦燔。

犹之斗经天,于以生盖浑。

西方亦人豪,国自为乾坤。

书来入中州,坐使学者奔。

君岂舍从之,或但游其藩。

吾闻欲乘槎,凿空访河根。

孰与瞻斗车,把柁行江湍。

形式: 古风

翻译

顺着水流去往吴越之地,逆流而上到达夔门。
万古以来的船只,依据北斗星辨别早晚。
过去我喜好众多学派,尤其敬信儒家经典。
起初半是惊喜半是困惑,时间久了才明白其中道理。
白发苍苍一事无成,深晓事物的起始和终结。
风静时水面自然平静,回看波浪消长的痕迹。
六经的内容如何解读?孔子亲手翻开了它的篇章。
常言只谈农事,奇志却难寻大鹏展翅。
规矩方圆,世间万物巧妙汇聚。
诸位儒者各有心得,谁更贤能难以衡量。
和平通过玉帛盟约,战争则兵车相争。
一句话若契合人心,众生皆能安居乐业。
这部经书完成至今多少年,用它来审视世界。
只要这道路未绝,这部书就不会被秦火焚烧。
如同北斗横贯天空,世间万物由此而生。
西方也有英雄人物,他们的国家自成天地。
书籍传入中原,立刻吸引学者前来求学。
您难道不愿跟随?或许只是游历其疆域。
我听说有人想乘木筏,探索河源的虚实。
比起仰望斗转星移,驾船破浪更显勇猛。

注释

吴会:古代地区名,指吴郡和会稽郡。
夔门:长江三峡之一,位于四川奉节。
斗:北斗星。
鲁论:指儒家经典《论语》。
委与源:事物的起源和终结。
经天:横贯天空。
乘槎:古代传说中的乘木筏渡天河。
把柁:掌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的作品,名为《闻叶正则阅藏经次其送客韵以问之》。诗人通过描述船只在顺流和逆流中的航行,寓言般地探讨了学问之道。他提到逆水行舟,如同人生中的困难和挑战,而读书如逆水求知,需要不断努力。诗人感慨自己年华已逝,虽未能大有所成,但对儒家经典有了深入理解,认识到真理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他以六经为例,指出经典的深奥并非单一,各家学说各有千秋,既有实用的道德教诲,也有超越常人的哲理思考。诗人认为,如果能有一语契合,就能带来社会的和谐与安宁。他还提到,尽管历经千年,儒家经典依然存在,其价值不减,如同北斗星照耀天地。

最后,诗人鼓励叶正则继续研读藏经,探索学问的广袤世界,甚至表达了对叶正则可能远游他乡、寻求更广阔知识领域的期待。整首诗以航海的意象,生动展现了学术探索的精神,以及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收录诗词(515)

陈傅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除夜用前韵

又添犬马齿,常恐牛羊夕。

牙无数株牢,鬓已太半白。

六朝贵人家,珊瑚高数尺。

复有陵邑豪,沃壤动连陌。

居然燕巢幕,忽矣驹过隙。

伊傅亦中寿,至今名赫赫。

苍苔卧风雨,曾乏断碑额。

中原五十载,胡骑乱禹迹。

谁当懒折腰,去学陶彭泽。

忧端压不下,中夜歌秀麦。

昭代岂无人,腰黄眼前赤。

鸿儒筹禁苍,壮士守边埸。

罢歌且杯酒,浇此怀抱积。

柴门剥剥响,已有贺年客。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除夜宿处州天宁寺

人言老去不如初,我爱初心老转无。

懒向门前题郁垒,喜从人后饮屠苏。

杯盘甚简眠须早,礼数多宽拜要扶。

况复齁齁僧纸帐,鸡人不听禁庭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借书一首别薛子长

山阿著柴扉,陋甚谁盘桓。

美人此何求,钜竹数十竿。

日阅书百篇,尚觉日力宽。

欲从我借书,我书何足观。

辛勤抱遗经,及此鬓发班。

一语未领会,累日不自安。

虽更圣人手,亦恐众说谩。

况复秦汉下,曾莫脩与删。

致之获麟前,存者今若干。

我无以裁之,望洋久空叹。

羡君方盛年,恣意涉浩漫。

又闻书少多,不系学缺完。

读书固匪易,用书良独难。

昨来荷堤上,尝试及孟韩。

此话如涓埃,此道如丘山。

形式: 古风

哭吕伯恭郎中舟行寄诸友

去年上溪船,落日建安旐。

今年上溪船,濡露金华草。

当代能几人,胡不白发早。

念昔会合时,心事得倾倒。

倚庐鱼鼓夜,联辔鸡人晓。

遐搜接混茫,细剖入幽眇。

挹注隘溟渤,扶携薄穹昊。

斯文何契阔,之子复凋槁。

百年在无穷,寥廓一过鸟。

家人徵旧闻,学者拾馀稿。

区区存万一,散逸谁可保。

君看鲁论上,彭寿颜回夭。

于今悬日月,岂必言语好。

傥无后来者,泯没秋毫小。

南浮吴蜀会,北顾关河杳。

怀哉各努力,人物古来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