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王右丞书堂二首(其一)

澄潭昔卧龙,章句世为宗。

独步声名在,千岩水石空。

野禽悲灌木,落日吊清风。

后学攀遗址,秋山闻草虫。

形式: 古风

翻译

昔日的清澈潭水中曾有卧龙的身影,他的文章句法被世人尊崇为典范。
他的独特声名流传至今,而那千岩万壑间的水石似乎只为他空留遗憾。
野鸟悲鸣于荒芜的灌木丛中,落日余晖下只有清风陪伴,仿佛在凭吊他的离去。
后辈学子们前来瞻仰他的遗迹,秋天的山岭间回荡着草虫的鸣叫,那是对他的深深怀念。

注释

澄潭:清澈的潭水。
昔:过去,昔日。
卧龙:比喻有才华的人。
章句:文章的句子,这里指学问或诗文。
独步:独一无二,超群出众。
后学:后辈学生,晚辈学者。
遗址:古人遗迹,遗址。
秋山:秋天的山岭。
草虫:秋天常见的昆虫,如蟋蟀等。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诗人情感的诗句。开篇“澄潭昔卧龙,章句世为宗”两句,通过对古代贤人、智者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尊重和向往。“独步声名在,千岩水石空”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独立自我的高洁情操。这里的“独步”,意味着诗人在精神上与众不同,有着不为外界干扰的宁静心境。

接下来的“野禽悲灌木,落日吊清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情感和内在的情感波动。这里的“野禽”,指的是野外的鸟儿,它们的啼叫声似乎带有一种悲凉之感,与落日和清风形成了一幅秋天的萧瑟画面。

最后,“后学攀遗址,秋山闻草虫”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迹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界中细微生命声音的敏锐感知。这里的“后学”,指的是后来的学习者或追随者,而“攀遗址”,则是攀援着古代留下的遗迹,寻找历史的痕迹。

整体来看,这段诗句通过对自然美景和文化传承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于历史智慧的尊崇。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收录诗词(41)

储嗣宗(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王右丞书堂二首(其二)

万树影参差,石床藤半垂。

萤光虽散草,鸟迹尚临池。

风雅传今日,云山想昔时。

感深苏属国,千载五言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吴宫

荒台荆棘多,忠谏竟如何。

细草迷宫巷,闲花误绮罗。

前溪徒自绿,子夜不闻歌。

怅望清江暮,悠悠东去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和顾非熊先生题茅山处士闲居

归耕地肺绝尘喧,匣里青萍未报恩。

浊酒自怜终日醉,古风时得野人言。

鸟啼碧树闲临水,花满青山静掩门。

唯有阶前芳草色,年年惆怅忆王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孤雁

孤雁暮飞急,萧萧天地秋。

关河正黄叶,消息断青楼。

湘渚烟波远,骊山风雨愁。

此时万里道,魂梦绕沧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