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山谒观音堂

非色亦非相,胡为此布金。

寒声知在昔,普度尚于今。

杨柳摇西土,莲花出锦浔。

皈依心自切,清夜叩禅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观音堂的虔诚访问,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佛教信仰的深刻理解与敬仰。首句“非色亦非相,胡为此布金”以哲学思考开篇,提出对事物本质的疑问,随后点明了对观音堂的物质供奉,引出对精神价值的探讨。接下来,“寒声知在昔,普度尚于今”两句,既表达了对历史传承的感慨,也强调了观音菩萨普渡众生的永恒意义。诗人通过“杨柳摇西土,莲花出锦浔”这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暗喻了佛法的纯净与美好。最后,“皈依心自切,清夜叩禅林”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虔诚与对佛法的追求,以及在静谧夜晚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其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执着与热情,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

简载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赋赠黄鼎臣北上

喜上天官甲子年,骊歌声彻五云天。

状元峰上相期许,琼苑看花入御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舆地图载河池有智州山意为名胜询之州人无有知者口占一绝

河池环绕尽皆山,叠嶂层峦莫可攀。

问及智州人不识,名山虚列地图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任河池漫成八句

衔恩西去守河池,节操承家愿未移。

接籍已知生齿寡,前驱安怪吏人迟。

蛮风肯为双轓肃,昼日偏宜一鹤随。

郑侠有图吾可绘,入疆何敢复言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怀远雨夕

江郡东来此要津,万山如戟斗嶙峋。

舟航阻绝经商路,车马踌躇问驿人。

风至烟尘常扑面,雨馀沾湿不容身。

愁听门外桓伊笛,何用喧喧动四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