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维卿师桂林七首(其三)

未能独乐赋园居,归洛温公讲学初。

八阵钤韬开虎豹,百家笺注谢虫鱼。

陈经共下宣尼拜,明箕旁求冉子书。

应念凤凰山下客,天涯寻约待脂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丘逢甲寄给维卿师的一首诗,表达了对桂林的怀念和对学术交流的向往。首句“未能独乐赋园居”表明诗人未能独自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暗示了对师友情谊的珍视。次句“归洛温公讲学初”提到温公(温庭筠)在洛阳讲学的情景,暗寓自己对学术研究的追求。

第三句“八阵钤韬开虎豹”,运用典故,可能指温公的学问广博,如同八阵图般深奥,能启发人心智,激发才情。“百家笺注谢虫鱼”则赞美温公的学术成就,如同百家争鸣,超越世俗琐事。

“陈经共下宣尼拜”表达对儒家经典的尊崇,与孔子(宣尼)的精神相契合,师徒一同研习经典。“明箕旁求冉子书”进一步强调对学问的深入探究,如明察秋毫,寻求冉求(孔子弟子)般的智慧。

最后两句“应念凤凰山下客,天涯寻约待脂车”以凤凰山的意象寄托对桂林的思念,表示自己虽身处远方,但仍期待着与维卿师相聚,共享学术之乐,表达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和对知识探索的热情。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典雅,富有哲理,体现了丘逢甲对学术和友情的深厚感情。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寄怀维卿师桂林七首(其四)

轮铁南交走电軿,苍梧西上又扬舲。

河山破碎羊肠险,楼阁空濛蜃气腥。

百粤安危关互市,五洲消息迫重溟。

谢公高卧应难稳,丝竹中年带泪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寄怀维卿师桂林七首(其五)

消耗雄心强自宽,家园春宴正承欢。

閒居境偶同潘岳,大事人终逊吕端。

落日闻鼙思上将,空山观弈感长安。

可能再为苍生出,莽莽神州海色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寄怀维卿师桂林七首(其六)

十年剑佩记追随,鹿耳惊涛怆梦思。

铁马金戈春教战,锦袍银烛夜谈诗。

荒山镵影悲今日,残月钟声异昔时。

欲写哀歌寄天末,红棉飞遍越王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怀维卿师桂林七首(其七)

牙旗玉帐卷东风,绝岛同归患难中。

故国愁春三月闰,遥天寻梦一星终。

铁衣绣雨蛮花碧,铜鼓椎潮劫火红。

袖手南洲观战局,山林未许老英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