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行

东家少妇年十五,嫁得良人出为贾。

经年书到不言归,肯念春闺别离苦。

西邻年少犹空房,红缨白马羽林郎。

眼传芳意已相密,愿作双栖鸳与鸯。

朝闻贾死惊未讣,暮奔已作西家妇。

六亲蒙耻无光辉,方逞妖淫浓态度。

欢情得遂无几时,羽林从征须别离。

欲去翻思畴昔事,叮咛恐亦还家迟。

妾言劝郎郎勿疑,妾今贞守无他为。

可怜妇道真能尽,去后郎心肯全信。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少妇行》描绘了一位年轻寡妇的内心世界,展现了她对忠诚与爱情的坚守,以及对过往幸福生活的怀念。诗中通过对比东家少妇与西邻年少的不同命运,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待遇和道德观念的变迁。

开篇以“东家少妇年十五”引入,描述了一位年轻的妻子,她的丈夫外出经商多年未归,留下她独自在春闺中忍受离别的痛苦。接着,“西邻年少犹空房”,对比之下,西邻的年轻男子虽有美貌和地位(“红缨白马羽林郎”),却仍单身一人,暗示了他对情感的追求与满足。

“眼传芳意已相密,愿作双栖鸳与鸯”,表达了西邻男子对美好情感的渴望,希望与爱人如鸳鸯般双宿双飞。然而,这种美好的愿望并未实现,因为“朝闻贾死惊未讣,暮奔已作西家妇”。东家少妇的丈夫去世,她被迫改嫁,成为西邻男子的妻子,这一转折揭示了命运的无情和女性地位的低下。

“六亲蒙耻无光辉,方逞妖淫浓态度”,描绘了新婚之夜,东家少妇因丈夫的早逝而成为他人之妻,她的家族也因此蒙受耻辱,但她并未因此堕落,反而展现出一种坚强和自尊。

“欢情得遂无几时,羽林从征须别离”,表明新婚生活短暂,不久后,西邻男子作为羽林郎,需要随军出征,再次分离,预示着未来的不确定性。

最后,“欲去翻思畴昔事,叮咛恐亦还家迟”,表达了女子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丈夫的担忧,担心他的安全和归期。

“妾言劝郎郎勿疑,妾今贞守无他为。可怜妇道真能尽,去后郎心肯全信”,是女子对丈夫的忠告和承诺,她决心坚守贞洁,希望丈夫能够信任并理解她的选择,体现了她对爱情和婚姻的忠诚与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鲜明的人物对比,展现了明代社会背景下女性的生存状态和道德观念,同时也反映了人性中的复杂情感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669)

王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竹隐

君家绕屋多修竹,檐外时闻响寒玉。

雨歇林窗风日妍,春阴一榻侵衣绿。

闭户常令俗驾回,从教三径长苍苔。

予今亦有王猷癖,直造休嫌数往来。

形式: 古风

倭扇谣

倭人茧纸摺为扇,缺月生辉银满面。

阙下年年多贡馀,都人重购何纷如。

杭工巧黠思争利,效倭为扇浑无异。

价廉百十人不慊,说是倭来方道地。

倭来道便经杭州,廉价却将杭扇收。

倭收杭扇堪惊怪,转眼街头高价卖。

买扇还家誇扇真,街头持卖真倭人。

倭人茧纸摺为扇,缺月生辉银满面。

阙下年年多贡馀,都人重购何纷如。

倭言我扇不欲利,只欲人间古铜器。

器好年多扇亦多,犹解摩挲看款识。

倭能论器不论财,尊罍彝鼎填街来。

几人怀金不得扇,手中无器空徘徊。

吁嗟古器日应少,倭贡年年扇来好。

形式: 古风

送医士张孟经归华亭

张君深得活人理,白发萧骚垂两耳。

颜面如童步若飞,自说平生能服饵。

京都卖药三载馀,帘垂一榻廛中居。

荣名利禄不挂口,向人只讲岐黄书。

曾闻旧业松陵曲,井臼依然邻二陆。

鲈肥秋浦莼正香,虎卧芳林杏初熟。

今年忽复思东归,海门一叶春帆飞。

到家尊酒作良会,当时耆旧今应稀。

都门柳花飞白雪,欲折长条赠君别。

不知此去几时来,我亦相从问丹诀。

形式: 古风

送潘知县之馀干

潘郎年少才力强,笔端五色成文章。

新承宠擢宰山县,送别都门春酒店。

君今与我交虽浅,志业人生宜自勉。

此日牛刀聊试为,他时骥足应须展。

千里江帆一带斜,馀干地沃多桑麻。

时清自喜少徭役,琴弄春风满县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