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居三首(其二)

漂流何所往,寂寞住湖阴。

道路无知己,饥寒乱此心。

草枯春牧远,浪阔夜渔深。

敢惮艰虞事,衰年自不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首句“漂流何所往”表达了诗人的迷茫与不知所措,暗示了他身处异乡,不知归宿。次句“寂寞住湖阴”则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环境的清冷。

接下来,“道路无知己”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寂,没有朋友可以依靠,生活艰辛。“饥寒乱此心”直接描述了诗人面临的物质困境,饥饿和寒冷使他的心境更加纷乱。

“草枯春牧远”描绘了春天草木凋零,放牧的场景遥不可及,暗示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对远方家乡的思念。而“浪阔夜渔深”则通过夜晚湖面的广阔和深邃,渲染出一种孤独而危险的捕鱼生活,反映出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

最后两句“敢惮艰虞事,衰年自不禁”表达了诗人尽管身处逆境,却不畏艰难,即使年事已高,依然坚持自我,显示出一种坚韧的人生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湖边客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漂泊生涯中的孤独、困苦以及坚韧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客居三首(其三)

寥落空山里,松门昼亦关。

江乡千里隔,天地一身閒。

听雨多临水,看云长傍山。

自今幽思熟,无复叹时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辛亥除夕三首(其一)

眇眇家何在,悠悠岁又阑。

十年东海上,千里北风寒。

衰鬓随年改,愁怀借酒宽。

何乡为乐土,身世各艰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辛亥除夕三首(其二)

湖海风云暗,道涂霜雪清。

如何一年尽,翻使百愁生。

俗薄乖留计,时危缓去程。

家人团坐夜,应悉旅中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辛亥除夕三首(其三)

移居湖水上,已是一年期。

客路频辞岁,家山忘别时。

庭寒无鹊噪,春近有梅知。

此夜伤情极,椒觞懒独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