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使君赴任越州十一韵

圣皇忧越人,与之求良牧。

韩侯简帝心,受诏荒东服。

再拜陈苦词:臣生非碌碌。

未得灭匈奴,虽荣亦为辱。

戎丑方款盟,宸恩倦兵黩。

难展穷北威,遂作东南福。

况有重慎资,足致奸巢覆。

况有明恕怀,可使夷人伏。

行歌烟霭空,坐啸江山绿。

无忧报政迟,只怕徵还速。

他日遗远书,幸勿忘兰菊。

形式: 古风

翻译

圣明的君主忧虑边疆百姓,寻求贤能的领导者。
韩侯明白皇帝的心意,接受命令去开发东方的土地。
他深深鞠躬,陈述苦衷:我并非平庸之人。
未能消灭匈奴,即使荣耀也觉得羞辱。
敌军正诚意结盟,但皇帝厌倦了频繁用兵。
难以在北方边境展现威严,只好在东南带来福祉。
更何况我具备深思熟虑的能力,足以摧毁敌人的巢穴。
更有宽宏大量的心胸,能使外族人归顺。
行走歌唱在烟雾中,静坐欣赏绿色江山。
我不怕政绩未显,只担心召回得太快。
将来若有远方的书信,希望别忘了我们的友情如兰菊。

注释

忧越人:忧虑边疆的人民。
良牧:优秀的领导者。
简:明白、理解。
宸恩:皇帝的恩典。
兵黩:频繁用兵。
穷北:北方边境。
奸巢:敌人的巢穴。
夷人:外族人。
兰菊:象征高洁的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咏所作,名为《送韩使君赴任越州十一韩》。诗中表达了对圣上关心边疆、选拔贤能的期待,以及对被派遣到越州担任官职的韩侯能力和忠诚的肯定。

“圣皇忧越人,与之求良牧”两句表明帝王对于边远地区人民的关怀,希望能够找到优秀的管理者来治理这片土地。接下来的“韩侯简帝心,受诏荒东服”则是对韩侯忠诚于皇帝、接受皇帝命令去平定东方混乱局势的赞扬。

诗中的“我再拜陈苦词:臣生非碌碌。未得灭匈奴,虽荣亦为辱。”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尚未能够消灭北方匈奴而感到羞愧和不甘心,尽管获得了荣誉,但在没有完成这项重要任务的情况下,这份荣耀反而成为了屈辱。

“戎丑方款盟,宸恩倦兵黩。难展穷北威,遂作东南福。”则是在描述当时边疆局势的紧张,以及朝廷对于和亲与战争两者的考虑,虽然想要展示北疆的武力,却因国力有限最终转向了维护东南地区的安定。

“况有重慎资,足致奸巢覆。况有明恕怀,可使夷人伏。”这两句强调了良好的治理和深厚的恩惠对于稳固边疆、降服异族的重要性。

最后,“行歌烟霭空,坐啸江山绿。无忧报政迟,只怕徵还速。他日遗远书,幸勿忘兰菊。”则是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离别时的情感,希望他不要忘记这份友情,以及对于他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并返回的期待。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状况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56)

张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郡斋书情寄仙游张及

老去慵仍甚,荣名旧日疏。

又因经岁病,不答故人书。

闭閤僧归后,看山吏散初。

何因问心迹,之子最相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悯农

悠悠世事称无穷,千灵万象生虚空。

活人性命由百谷,还须着意在耕农。

自有奸民逃禁律,农夫倍费耕田力。

青巾短褐皮肤乾,不避霜风与毒日。

暮即耕兮朝即耘,东坻南垄无闲人。

春秋生成一百倍,天下三分二分贫。

天意昭昭怜下土,英贤比迹生寰宇。

惩奸济美号长材,来救黎元暗中苦。

我闻悯农之要简而平,先销坐食防兼并。

更禁贪官与豪吏,悯农之道方始行。

形式: 古风

悯旱

皇天诏龙司下土,谷苗乾死天未雨。

如何不念苍生苦,村落??椎旱鼓。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留别博州推官杨丹

郊亭欲别时,霜叶翻空日。

男儿志在乘长风,去便离忧惨颜色。

镆铘煌煌对尊酒,醉舞不成空握手。

耻唱悠悠易水歌,羞折丝丝关外柳。

我欲为君操峻节、研清词,古来贤圣同驱驰。

连城白璧不足道,济时才略为藩篱。

一以答惠贶,再欲酬心知。

从今明月夜,应有远相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