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池燕.和君晦韵

游丝扑絮酣娇困。落尽寒香,素华留恨。檀融晕。

镜中休问还羞认。隔花梢、莺语新闷。芳菲损。

能消几度花信。情难讯。春风幽韵愁青鬓。

形式: 词牌: 越江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花朵凋零、情感愁绪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游丝、落絮、寒香、素华等自然元素融入情感之中,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游丝扑絮酣娇困”,游动的细丝与轻飘的絮团交织在一起,仿佛在享受着春日的慵懒与柔情,却也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落尽寒香,素华留恨”,寒风中的花香虽已散尽,但洁白的花瓣上残留的遗憾,让人不禁心生感慨。这里,“素华”不仅指花朵的颜色,也象征着美好与纯洁,而“留恨”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之情。

“檀融晕。镜中休问还羞认”,檀木色的红晕在镜中映照,却不愿再面对自己的容颜,似乎是对青春流逝的无奈与羞涩。这里的“檀融晕”比喻女子脸上的红润,既美丽又略带羞涩,与前文的“素华”形成对比,展现了女性的多面性。

“隔花梢、莺语新闷”,隔着花枝,黄莺的啼鸣声中透露出新的忧愁。黄莺的叫声本应是春天的象征,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成了传递哀愁的媒介,进一步渲染了整个场景的凄美。

“芳菲损。能消几度花信”,美丽的花朵逐渐凋谢,春天的信使(花信)还能持续多久?这句诗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美好难留的深深忧虑。

“情难讯。春风幽韵愁青鬓”,情感难以言说,春风中的低吟浅唱,让青丝染上了愁绪。这里,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景象融为一体,通过春风的“幽韵”来表达内心的愁苦,形象地描绘了春日里人们因花开花落而产生的复杂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生命、爱情、时间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98)

沈宜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妻。工诗词,生三女皆能诗,母女相与题花赋草。因女死神伤而卒。绍袁集妻女之作,编为《午梦堂十集》

  • 字:宛君
  • 籍贯:苏州府吴江
  • 生卒年:1590—1635

相关古诗词

瑶池燕

轻寒阵阵欺花困。半袅垂杨,乍笼馀恨。藏微晕。

罗巾愁湿妆前认。傍帘栊、花影堆闷。香消损。

东风几负春信。凭谁讯。平波正远怜双鬓。

形式: 词牌: 越江吟

忆江南.湖上曲十二阕(其一)

湖上柳,罗带舞风轻。

烟袅千条眠晓日,丝垂万缕拂春城。飞絮落繁英。

寒食后,绿镜远山横。

自少霸陵桥上折,长如芳苑殿前盈。浑欲不胜情。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忆江南.湖上曲十二阕(其二)

湖上山,一抹镜中弯。

南北峰高青日日,东西塔锁碧环环。淡扫作云环。

微雨过,满袖翠红斑。

石蹬半连烟缭绕,蔓萝深护涧潺湲。遥望四天间。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忆江南.湖上曲十二阕(其三)

湖上女,高髻簇金钿。

脂粉邀人随意傅,绮罗趁体及时穿。绰约晚风前。

劳望眼,何处最婵娟。

可是行云归楚岫,疑来解佩出湘川。空惹恼人怜。

形式: 词牌: 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