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城篇

三十六里西川地,围绕城郭峨天横。

一家人率一口甓,版筑才兴城已成。

役夫登登无倦色,馔饱觞酣方暂息。

不假神龟出指踪,尽凭心匠为筹画。

画阁团团真铁瓮,堵阔巉岩齐石壁。

风吹四面旌旗动,火焰相烧满天赤。

散花楼晚挂残虹,濯锦秋江澄倒碧。

西川父老贺子孙,从兹始是中华人。

形式: 古风

翻译

三十六里的西川大地,环绕着城墙如峨眉山般横亘。
一家人共同搬运一块砖,城墙刚刚奠基就已初具规模。
劳工们忙碌不停,没有丝毫疲倦之色,吃饱喝足后才稍作休息。
无需借助神龟指引,全靠匠心独运来规划布局。
画栋雕梁的楼阁坚固如铁瓮,城墙宽阔,与险峻的岩石和石壁相映成趣。
风吹过,四面的旗帜飘动,火光熊熊,天空一片赤红。
傍晚时分,散花楼上挂着残余的彩虹,秋天的锦江倒映出碧绿的清波。
西川的父老乡亲为子孙们的成就欢庆,从此他们成为了中华的一部分。

注释

峨天:形容城墙高耸入云。
甓:砖。
版筑:古代筑墙的方法,用版(木板)夹住泥土夯实。
心匠:指有匠心的人。
铁瓮:形容楼阁坚固如铁制的大瓮。
巉岩:险峻的岩石。
散花楼:楼阁名。
中华:古代中国或中原地区的统称。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观的场景,描述了人们团结一心共同筑城的画面。开篇便以“三十六里西川地”、“围绕城郭峨天横”勾勒出广阔的地理环境和雄伟的城堡轮廓。“一家人率一口甓,版筑才兴城已成”则展示了人们团结协作、迅速高效地建造城墙的情景。

诗中“役夫登登无倦色,馔饱觞酣方暂息”表现了劳动者们的辛勤和短暂的休息,同时也透露出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筑城过程中的精确计算和规划被诗人形容为“不假神龟出指踪,尽凭心匠为筹画”,突显了劳动者们智慧与技术的结合。

接下来的“画阁团团真铁瓮,堵阔巉岩齐石壁”描绘出了城墙坚固、结构严密的特点。诗人还通过“风吹四面旌旗动,火焰相烧满天赤”来形容战事频仍的紧张氛围,以及战斗中旗帜飘扬和硝烟弥漫的情景。

在最后两句“散花楼晚挂残虹,濯锦秋江澄倒碧”,诗人用鲜艳的色彩描绘了战争后的宁静与美丽。落日余晖中,楼阁间挂着战后飘扬的彩带,而秋天的江水清澈见底,呈现出一片安详之景。

全诗最后,“西川父老贺子孙,从兹始是中华人”表达了对未来繁荣、民族团结和自豪感的祝愿。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也反映了他们对于国家安全与民族兴旺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12)

顾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与罗隐互谑

青蝇被扇扇离席,白泽遭钉钉在门。

形式: 押[元]韵

云夜听猿吟

寒岩飞暮雪,绝壁夜猿吟。

历历和群雁,寥寥思客心。

绕枝犹避箭,过岭却投林。

风冷声偏苦,山寒响更深。

听时无有定,静里固难寻。

一宿扶桑月,聊看怀好音。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宿麻平驿

及到怡情处,暂忘登陟劳。

青山看不厌,明月坐来高。

犬为孤村吠,猿因冷木号。

微吟还独酌,多兴忆同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题玉芝双奉院

入门如洞府,花木与时稀。

夜坐山当户,秋吟叶满衣。

犬随童子出,鸟避俗人飞。

至药应将熟,年年火气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