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骆家亭子

亭台腊月时,松竹见贞姿。

林积烟藏日,风吹水合池。

恨无人此住,静有鹤相窥。

是景吟诗遍,真于野客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在腊月的亭台中,松竹展现出坚贞的风姿。
树林深处隐藏着日光,微风吹过水面,池塘仿佛合为一体。
遗憾的是无人在此居住,只有安静的鹤儿在窥探。
这样的景色适合吟诗,确实让隐士感到适宜。

注释

亭台:建筑物。
腊月:农历十二月,冬季。
贞姿:坚贞不屈的姿态。
林积:密集的树林。
烟藏日:烟雾遮挡了阳光。
风吹水合池:微风使水面波动,像合并在一起。
恨:遗憾。
鹤相窥:鹤儿在观察。
是景:这景色。
吟诗遍:吟咏诗歌无数遍。
真于野客宜:确实适合隐士欣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冬日景象,诗人以深厚的情感描述了自己独自居住在一处风雅之地——骆家亭子中的情境和心境。

“亭台腊月时”一句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特定的时间背景,即冬季的腊月。腊月是指冬至后的一个月份,这个时候北方地区已经非常寒冷,但南方可能还比较温暖。这里的“腊月”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也充满了诗人的情感色彩,似乎预示着一种淡远与孤寂。

“松竹见贞姿”则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贞姿通常用来形容女性之美,这里借用这一比喻,表明松竹在寒冷中依然保持着它们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高洁的品格。

“林积烟藏日”与“风吹水合池”两句交织出一片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林中的烟雾笼罩,使得太阳都被隐匿起来,给人一种时间停滞的错觉。而风轻拂过水面,将湖泊与天空连成一体,营造出一种自然界交融和谐的境界。

“恨无人此住”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孤独生活的某种不舍,但同时也有一种享受其中的宁静与自在。紧接着的“静有鹤相窥”则是这种宁静中的一点生动色彩,鹤的出现使得这个空间不再空旷,而是一种生命力的展现。

最后,“是景吟诗遍,真于野客宜”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在这般景致中的感受和行为的总结。诗人似乎在用自己的吟咏来与大自然对话,这份宁静之中蕴含着创作的灵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整个诗篇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与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40)

刘得仁(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相关古诗词

冬日喜同志宿

相逢话清夜,言实转相知。

共道名虽切,唯论命不疑。

吟身坐霜石,眠鸟握风枝。

别忆天台客,烟霞昔有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冬夜与蔡校书宿无可上人院

儒释偶同宿,夜窗寒更清。

忘机于世久,晤语到天明。

月倒高松影,风旋一磬声。

真门犹是幻,不用觉浮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冬夜寄白阁僧

营营不自息,暌阔数年情。

林下期难逐,人间事旋生。

鸟栖寒水迥,月映积冰清。

石室焚香坐,悬知不为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对月寄雍陶

圆明寒魄上,天地一光中。

临水通宵坐,知君此兴同。

华凝衣有露,静极树无风。

若向湘江见,湘江彻底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