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儒释偶同宿,夜窗寒更清。
忘机于世久,晤语到天明。
月倒高松影,风旋一磬声。
真门犹是幻,不用觉浮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与友共度寒冷清寂之境的画面。儒释,意指儒家和佛教,这里可能指诗人与蔡校书之间无所不谈,跨越了宗教信仰的界限。"夜窗寒更清"表达了夜深人静,室内外都笼罩着一层清冷之气。"忘机于世久"则透露诗人对俗世纷扰早已淡然处之,心境超脱。
"晤语到天明"指的是与蔡校书的谈话直至天亮,时间长而又自然,不觉其久。这不仅表达了他们交流的深入和无拘一格,也反映出诗人对知识、学问的渴望和追求。
"月倒高松影"则是景色描写,一轮明月悬挂在高耸的松树之上,投下长长的影子。"风旋一磬声"中的“磬”是一种古代打击乐器,这里用来形容夜晚风吹过松林发出类似磬声的声音,增添了一份静谧与神秘。
最后两句"真门犹是幻,不用觉浮生"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真相的洞察和超脱。即便是最真实不变的事物,在诗人的眼中也是如梦幻般不可捉摸的。因此,他选择不去深究生命中的种种浮华,只愿意在这静谧的夜晚,享受与友共度的宁静时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景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高远情怀。
不详
(约公元八三八年前后在世),唐朝时期作家,、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中前后在世。相传他是公主之子。长庆中,(公元八二三年左右)即有诗名。自开成至大中四朝,昆弟以贵戚皆擢显位,独得仁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得仁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营营不自息,暌阔数年情。
林下期难逐,人间事旋生。
鸟栖寒水迥,月映积冰清。
石室焚香坐,悬知不为名。
圆明寒魄上,天地一光中。
临水通宵坐,知君此兴同。
华凝衣有露,静极树无风。
若向湘江见,湘江彻底空。
杖履疑师在,房关四壁蛩。
贮瓶经腊水,响塔隔山钟。
乳鸽沿苔井,斋猿散雪峰。
如何不相见,倚遍寺前松。
满庭霜月魄,风静绝纤闻。
边境时无事,州城夜访君。
拥裘听塞角,酌醴话湘云。
赞佐元戎美,恩齐十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