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徐良夫遂幽轩

闭迹销声与世疏,岩居萧散属潜夫。

竹间展席移茶具,花底清吟击酒壶。

喜向山林便野服,懒因轩冕溷泥涂。

令人长忆鸱夷子,欲趁高秋泛五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充满了对自然的亲近与对世俗的超脱。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徐良夫在幽轩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

首句“闭迹销声与世疏”,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远离尘嚣、隐居避世的生活态度。接着,“岩居萧散属潜夫”一句,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环境的清幽与主人公内心的宁静,暗示了他选择隐居的原因是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竹间展席移茶具,花底清吟击酒壶”两句,生动地展现了隐士日常生活的雅致与闲适。竹林中铺展席子,移置茶具,花丛下轻吟诗歌,击打酒壶,这些细节不仅体现了生活的艺术化,也反映了主人公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追求。

“喜向山林便野服,懒因轩冕溷泥涂”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山林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官场名利的不屑。他喜欢穿着朴素的山林服饰,享受自然的馈赠,而对那些被世俗名利所束缚的生活感到厌倦。

最后,“令人长忆鸱夷子,欲趁高秋泛五湖”两句,以历史上的隐士范蠡(字鸱夷子)为例,表达了诗人对徐良夫生活态度的赞赏与向往。范蠡在功成名就后,选择了隐退江湖,乘舟游历五湖四海,这一形象成为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象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徐良夫生活方式的钦佩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徐良夫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与世无争、亲近自然的生活哲学,以及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对传统隐逸文化的赞美与致敬。

收录诗词(1)

高尚志(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至正庚辛唱和诗得可字

皇风遘中否,微命亦迁播。

岂谓托乔林,依然骇烽火。

前年奔山壑,去年匿樯䑨。

妻儿怖欲死,崩忧不知我。

赖此干城将,挥戈挽将堕。

赵佗既足王,天子诏曰可。

人能闭杀机,三光自宁妥。

湖波莹宵鉴,芙容颤秋朵。

且共醉明月,狂吟莫还舸。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至正庚辛唱和诗得久字

青丘缓殛殪,黑飙撼九有。

海立翻蛟宫,山飘若蚁走。

虽爱赤城霞,喷瀑当窗牖。

弃掷不敢顾,欲卧岂能久。

孤翔览德辉,于焉得林薮。

衍原饶粳秫,诗书足朋友。

何期复中兵,难作在丁酉。

东西竞奔窜,顾尾不救首。

幸云全此躯,常疑是梦否。

还见湖上月,兼之对名酒。

狂奴有故态,㗲然开笑口。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至正庚辛唱和诗得留字

惊波荡四海,桐江失安流。

眷言秦溪侧,因依有旧游。

鱼盐庶混迹,暂忘儿女忧。

宁如王宣仲,洵美不足留。

飞尘俄焱举,吹动城南楼。

闭景层闉里,归魂故山头。

阽危幸无死,重见湖边秋。

白月漫相笑,谁无欢与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至正庚辛唱和诗得豺字

大千一尘劫,刀兵动三灾。

修罗抟日月,两间塞风霾。

举目何所见,莫非狼与豺。

生民饱汤火,像教沦灰埃。

世道既交丧,大块何为哉。

非仗威德尊,谁辟乾坤开。

南天埽一隅,清光濯人怀。

虽见旧时月,风波尚喧豗。

诸公赖经世,好为苍黎哀。

我将从此去,杖锡寻黄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