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高一首奉蜀王令旨题峨眉山图

峨眉高,高插天,百二十里烟云连。

盘空鸟道千万折,奇峰朵朵开青莲。

黄金狮座耸岌岌,白银象驾来翩翩。

晨钟暮鼓何喧阗,风林水鸟皆谈玄。

十崖阴雾见玉佛,六时天乐朝金仙。

月轮挂树光团团,平羌影落秋波寒。

目前胜境不可状,画图彷佛移岩峦。

吾王此地受封国,大法付嘱从灵山。

愿忆灵山当日语,五十四州均化雨。

化雨慈云满锦城,佛刹王宫同按堵。

峨眉高,高万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守仁所作的《峨眉高一首奉蜀王令旨题峨眉山图》,以磅礴的气势描绘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峨眉山的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巧妙融合,展现了峨眉山作为佛教圣地的独特魅力。

首句“峨眉高,高插天,百二十里烟云连”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峨眉山的巍峨壮观,仿佛直插云霄,百二十里的烟云缭绕其间,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阔的氛围。接下来,“盘空鸟道千万折,奇峰朵朵开青莲”通过曲折蜿蜒的山路和形态各异的山峰,展现了峨眉山的险峻与美丽,同时以“青莲”象征着佛教的纯洁与神圣。

“黄金狮座耸岌岌,白银象驾来翩翩”则以黄金狮座和白银象驾为喻,形象地描绘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华美。晨钟暮鼓的喧阗声,以及风林水鸟的谈论,都增添了山中生活的生动气息。“十崖阴雾见玉佛,六时天乐朝金仙”则进一步强调了峨眉山作为佛教圣地的地位,玉佛和金仙的出现,象征着佛法的普照和神圣。

“月轮挂树光团团,平羌影落秋波寒”描绘了夜晚峨眉山的宁静与神秘,月光如水,映照在平羌江面上,形成一幅静谧而寒冷的画面。最后,“目前胜境不可状,画图彷佛移岩峦”表达了对峨眉山美景难以言表的感受,即使是最精湛的画图也无法完全捕捉其神韵。

“吾王此地受封国,大法付嘱从灵山。愿忆灵山当日语,五十四州均化雨。化雨慈云满锦城,佛刹王宫同按堵。”这部分则融入了历史和宗教元素,提到峨眉山与古代蜀王的关联,以及佛教教义对社会的影响,表达了对佛法普度众生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峨眉山的自然风光,更深刻地揭示了其作为佛教圣地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14)

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赋得讲经台送石田禅师之虎丘

讲经台,台何高。

关中圣者说法处,琪园白日天花飘。

千年化迹精灵聚,碧草不侵台下土。

听法游仙去复回,诗魂夜夜啼秋雨。

青山削壁势欲隤,剑花照水芙蓉开。

霸业如烟去无迹,象龙还绕香云堆。

君登讲经台,我折白门柳。

吴歌江上来,不必阳关酒。

月明钟鼓响空山,白石累累齐点首。

形式: 古风

待旦轩为指挥作

东方将军文且武,一片丹心思报主。

主恩未报不遑宁,起坐辕门待天曙。

城头落月照西营,明星烂然河汉横。

披衣耿耿不成寐,南埭鸡鸣朝已盈。

丈夫立功垂不朽,著鞭岂在他人后。

骅骝骤去疾于风,金印悬来大如斗。

击剑高歌夜气浮,剑光凛凛横清秋。

长缨系取单于颈,巨杯擎出月支头。

将军才华灿云锦,军中更置婆留枕。

太平天子尚宵衣,我独胡为自安寝。

形式: 古风

赠杜监令安道

我闻昔者城南杜,居室去天才尺五。

争似中朝供奉郎,夙夜忠勤侍明主。

忆曾随驾征四方,手持栉镊心遑遑。

南临衢婺北淮海,东下毗陵西武昌。

白旄所指无不在,天下承平鬓颜改。

圣上从容问旧时,感叹俄惊三十载。

朝回馆舍即闭门,闲披贝叶忘朝昏。

俱愿清贫得长寿,万岁千秋蒙帝恩。

形式: 古风

金山寺

神禹开天堑,中流碣石存。

蓬莱分左股,滟滪失孤根。

驿骑催官渡,风帆拂寺门。

瓮城灯火近,钟鼓报黄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