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闺怨诗》是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所作,描绘了一位深居闺中的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煎熬。
首句“荡子从游宦”,点明了主人公的丈夫因公务远行在外,远离家乡。接下来,“思妾守房栊”一句,直接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她独自一人在家中等待,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牵挂和期盼。
“尘镜朝朝掩,寒衾夜夜空”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以尘封的镜子和冰冷的被褥,形象地表现了女子日复一日的孤独与寂寞。镜子的尘封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等待的无果,而寒衾的空寂则反映了女子内心的凄凉与无助。
“若非新有悦,何事久西东”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女子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她一方面渴望丈夫归来,另一方面又担心丈夫在外有了新的伴侣,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她的内心充满了痛苦与不安。
最后,“知人相忆否,泪尽梦啼中”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女子对丈夫是否还记得自己的深切忧虑。她不仅在清醒时思念,连在梦中也难以逃脱对丈夫的思念,泪水早已流尽,梦中依然哭泣,形象地展现了她对爱情的执着与深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女子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深刻地揭示了古代女性在封建社会背景下所面临的孤独、无奈与痛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