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

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

野泉几处侵应尽,不遇山僧知问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独立在沙滩边,人迹罕至,想要前行却又担忧路途遥远,暮色中的钟声更增添了忧愁。
野外的泉水流淌过几个地方,仿佛要流尽,没有遇到山中的僧人,不知道该向谁询问。

注释

独树:单独的一棵树。
沙边:沙滩边。
人迹稀:行人稀少。
欲行:想要前行。
愁远:对远方的忧虑。
暮钟:傍晚的钟声。
侵:侵扰,此处指泉水流淌。
应尽:应该已经流尽。
不遇:没有遇到。
山僧:住在山中的僧人。
知问谁:知道向谁询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独的旅途景象。"独树沙边人迹稀",设定了一个荒凉的场景,一个人站在沙滩边上,只有一棵树陪伴,而周围几乎见不到行人的踪迹。这不仅形象地描绘出自然环境的孤寂,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欲行愁远暮钟时",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夜晚和旅途中所产生的忧虑。暮钟,即傍晚时分的钟声,是一种常用来象征时间流逝的声音。在这里,它增添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感伤,诗人面临长久的旅程而感到忧愁。

"野泉几处侵应尽",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野泉,即野外的小溪流水,这里的“侵”字生动地形容了泉水缓缓流淌之状,似乎在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旅途中的孤独。

"不遇山僧知问谁",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探索。在这无人的荒野中,即使想要寻求一些精神上的慰藉,也不知该询问谁。这里的“山僧”通常指的是隐居在深山中的和尚或道士,他们往往被赋予某种超脱尘世、洞悉人心的智慧。在这孤独的旅途中,诗人渴望找到这样一个可以倾诉心声的人,但却又无从寻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挖掘,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孤寂感和对远方旅途的忧虑。它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简陟巡建三甥

忽羡后生连榻话,独依寒烛一斋空。

时流欢笑事从别,把酒吟诗待尔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酬令狐司录善福精舍见赠

野寺望山雪,空斋对竹林。

我以养愚地,生君道者心。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

酬柳郎中春日归扬州南郭见别之作

广陵三月花正开,花里逢君醉一回。

南北相过殊不远,暮潮从去早潮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题桐叶

参差剪绿绮,潇洒覆琼柯。

忆在沣东寺,偏书此叶多。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