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太和赴主簿邓楚材豫章贡闱之约

福建人才古邹鲁,文章师匠道宗主。

馀子姑作寻常看,此公仅能一二数。

太学颉颃赋争衡,凌云之气掷地声。

鲲鹏谁碍天南去,麒麟犹落地上行。

南昌倾盖恨不早,西昌扣门喜欲倒。

风雨那容酒绝交,江山不许诗在告。

宦途同调能几人,相逢莫厌情相亲。

言下甘心听苦口,镜中白发催青春。

形式: 古风

翻译

福建的人才如古代邹鲁之地,文章大师道义的宗师。
其他人只能视为平常,这位先生才华超群,屈指可数。
他在太学中才华横溢,赋诗争雄,气概非凡,言辞掷地有声。
如同鲲鹏展翅,无人能阻其向天南飞翔,麒麟般的才子却只能在地上行走。
南昌相遇遗憾来迟,西昌拜访欣喜若狂。
风雨之中也不愿断了酒友之情,江山美景不容诗意告终。
仕途同行者寥寥无几,相逢之时切勿厌倦深情厚谊。
即使苦口之言,也甘愿倾听,镜中的白发催促着青春的流逝。

注释

邹鲁:古代文化兴盛之地,比喻人才辈出。
寻常:普通,一般。
颉颃:才能相当,竞争。
凌云之气:形容人的志向高远。
倾盖:初次相见,停车交谈。
扣门:敲门,拜访。
酒绝交:因酒而结交的朋友。
诗在告:诗意未尽,表达不舍之意。
宦途:仕途,官场生涯。
亲:亲近,亲密。
甘心:心甘情愿。
白发:指年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所作的《过太和赴主簿邓楚材豫章贡闱之约》。诗中,诗人以福建人才的典范邓楚材为对象,赞扬了他的文章才华和师道精神,认为他在文学上有着超群的地位,堪与太学中的佼佼者颉颃。诗人用“凌云之气”和“鲲鹏天南去”的比喻,描绘了邓楚材的豪迈气概和远大抱负,暗示他有望如麒麟般超越常人。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未能早些结识邓楚材的遗憾,以及对他来访的欣喜之情。他们之间的友情深重,即使面对风雨阻隔,也绝不让酒中断交谊;即使身处江山之中,也不愿因公务繁忙而停止吟诗作对。诗人感慨仕途知己难寻,强调与邓楚材的亲近之情,并表示愿意倾听他的苦衷,同时感叹岁月无情,白发生涯催人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邓楚材的才情和人格魅力,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是一首充满敬意和深情的赠别之作。

收录诗词(896)

曾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古暨见故人程梦良梦周

先德曾同赣上官,六年今始到门阑。

寒温略叙颜初破,存没徐询鼻即酸。

可著江山胸磊隗,不遗今古舌澜翻。

弟兄幸是洛中派,一炷炉薰更反观。

形式: 七言律诗

过南安接孟使君辞警策多矣复承遣诗追惠遂足度岭所赋梅还谢万一

坤元分气谓无间,南崖北崖才尺寸。

地寒地暖差之半,乾元分气谓无颇。

南枝北枝能几何,春早春迟差尔多。

我来幸未全失策,南枝早退不留迹。

北枝晚出犹弄色,惊见北枝问南枝。

寒香羞受时辈知,随清风入孟郊诗。

诗之视梅类高致,孟之视诗浑细事。

至大至刚浩然气,其诗拔我尘埃馀。

其气充我情性初,吾自觉吾非故吾。

形式: 古风

过滕吊秦

浔流容派两江口,中有一城大如斗。

埤堞砖抏土藉隍,楼台瓦溃泥漫霤。

入言淮海初到时,江献其清山献奇。

彼私得之既以去,今幸存者皆其遗。

古藤阴下非眠处,肆言成谶终还悟。

末祸休冤黄绶欺,初谋已被儒冠误。

眉山处丧与得坎,朱崖儋耳全吾身。

孰知淮海造三昧,犹与眉山隔一尘。

形式: 古风

余以檄出机宜陈伯英先往西津候别舟行风作才前辄退竟为江隔遂呼酒自饮

我出公追送,公贤我急亲。

文拘犹得说,风阻不由人。

一厅河为祟,时乎酒作春。

相为酬酢礼,方象是嘉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