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辞(其五)

长天与远水,极目烟冥茫。

暮鸿孤悲鸣,霜林万叶黄。

倚松望翠微,数点寒萤光。

吾非长夜魂,堕此寂寞乡。

衷情凭谁诉,空山草木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广阔的天空与远方的水面,视野尽头一片迷茫。
傍晚的孤雁悲伤地鸣叫,霜染的树林中万叶变黄。
我靠着松树眺望远处的青翠山色,几点冷萤闪烁微光。
我不是长久的黑夜幽灵,却误入了这寂静的世界。
内心的情感向谁倾诉,只有空旷的山林和茂盛的草木陪伴。

注释

长天:广阔的天空。
远水:远方的水面。
极目:放眼望去。
烟冥茫:迷茫的烟雾。
暮鸿:傍晚的鸿雁。
翠微:青翠的山色。
寒萤:寒冷时节的萤火虫。
长夜魂:长久的黑夜幽灵。
寂寞乡:寂静的世界。
衷情:内心的情感。
空山:空旷的山林。
草木长:草木茂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夜景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的孤独和悲凉之情。开篇“长天与远水,极目烟冥茫”两句,设定了广阔而朦胧的空间氛围,给人以无垠的遐想。接着,“暮鸿孤悲鸣,霜林万叶黄”又增添了一份秋意浓重和哀愁的情绪,通过高飞大雁的孤独鸣叫和秋风中枯黄的树叶,渲染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诗人在“倚松望翠微,数点寒萤光”中,将目光投向远处的青翠之境,借几点萤火虫的微光,映照出心中的寂寞和凄清。紧接着,“吾非长夜魂,堕此寂寞乡”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自己并非游荡于无尽夜空之魂,却不由自主地沉沦在这片寂静而又孤独的乡间。

最后,“衷情凭谁诉,空山草木长”则更深化了前面的情感,诗人内心的真挚感情,无处寄托,只能留给那空旷的山野和不解人语的草木。全诗通过对秋夜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难以言说的孤独与悲凉。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秋宵辞(其十一)

佳人遽成古,冰魂唤不应。

料得冥冥中,怜我身如僧。

松间一太息,树吼苍云崩。

幽愁积如山,心上一层层。

成连与瓠巴,枯骨悲荒陵。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秋宵辞(其七)

眇哉青松梢,高高九千尺。

两班森道傍,暮起凄黯色。

嗟彼昂藏姿,山林端可惜。

浩然呼西风,夜深鸣萧瑟。

此意偶相似,叹息复叹息。

形式: 古风

秋宵辞(其六)

月华明如许,秋色清可掬。

小立西湖道,瀰漫芰荷绿。

人生真是梦,造物不可覆。

英雄受凄凉,娇騃饱粱肉。

湖山却见知,对人长青目。

形式: 古风

秋宵辞(其三)

仰观银河月,千林散寒光。

佳人今何之,远在天一方。

秋声酸我鼻,秋色断我肠。

夜深倚西风,清泪如雨霶。

世有千里马,可怜无王良。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