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晴(其四)

连宵骤雨喜初晴,何处残蝉不乱鸣。

晚熟岂妨粳秫好,秋声先傍竹梧轻。

纷纷云散心安在,隐隐雷收气未平。

半蔌惊魂犹未定,老农那得不惩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连续几夜的大雨过后,终于放晴,何处的蝉儿不再乱叫。
晚熟的稻谷又何尝不是一种好,秋天的声音先从竹林和梧桐传来,显得轻柔。
乌云散去,心情似乎也安定下来,但隐约的雷声还在,气氛并未完全平静。
半梦半醒间,惊魂未定,老农怎能不因这天气变化而有所警惕。

注释

骤雨:突然而猛烈的雨。
残蝉:秋末的蝉鸣。
晚熟:指作物成熟较迟。
粳秫:两种常见的谷物,粳米和高粱。
竹梧:竹子和梧桐树,常用来形容秋季景色。
纷纷云散:形容乌云散去。
隐隐雷收:指雷声渐弱,但仍能听到。
半蔌:半睡半醒的状态。
惩羹:比喻因前车之鉴而有所警戒。

鉴赏

这首宋代虞俦的《喜晴(其四)》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和诗人的心情。首句"连宵骤雨喜初晴",写出了诗人对久雨初晴的喜悦,连日的暴雨终于停歇,阳光穿透乌云,带来清新之感。"何处残蝉不乱鸣",以蝉鸣声反衬出雨后的宁静,虽然蝉鸣未绝,但已不再嘈杂,显得格外悠扬。

接下来的"晚熟岂妨粳秫好,秋声先傍竹梧轻",诗人借晚稻成熟无需急于收割,暗示丰收在望,而秋风轻拂竹梧,更显秋天的宁静与丰饶。"纷纷云散心安在,隐隐雷收气未平",形象地描绘了雨过天晴后,乌云散去,雷声渐远,但仍留有余韵,表达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变化的微妙感知。

最后两句"半蔌惊魂犹未定,老农那得不惩羹",诗人以自己尚未完全从雨夜惊魂中恢复,引申到老农经历风雨后对未来的警醒和对教训的吸取,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切和对生活经验的深沉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色,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疾苦的关怀。

收录诗词(868)

虞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喜晴(其六)

西风有意作新晴,不遣中宵鹤鹳鸣。

红袂行云仙梦断,青灯对酒客愁轻。

起看垄首禾无害,见说溪头水已平。

莼菜鲈鱼秋正美,谁能分我一杯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寒食风雨呈林正甫

不住风和雨,思归日似年。

他乡寒食泪,深院落花天。

午枕飞蝴蝶,春山叫杜鹃。

有谁怜赵壹,肮脏倚门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曾守谯楼既成邀宾从同登议辟双门以复旧观从士子请也(其二)

杰阁危栏不许寻,境环千里望中临。

古桃风物宁非旧,甲子规模乃到今。

堪笑折腰趋府事,何如长啸入山林。

故园猿鹤休惊怨,出岫孤云岂有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曾守谯楼既成邀宾从同登议辟双门以复旧观从士子请也(其一)

楼下遗踪宛可寻,尚须宾从一来临。

三峰嵂崒浑依旧,双阙岧峣复见今。

麻麦向来迷绿野,簪缨久矣负儒林。

使君不惜褰帷问,慰我邦人望望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