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会寺清心堂

南郭子綦初丧我,西来达摩尚求心。

此堂不说有清浊,游客自观随浅深。

两岁频为山水役,一溪长照雪霜侵。

纷纷无补竟何事,惭愧高人闭户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南郭子綦刚刚失去了自我,西来的达摩仍在寻求内心的世界。
这个厅堂不谈清浊之分,来访者自行观察,感受各不相同。
两年间频繁被山水之务牵累,一条溪流长久映照着冰雪霜寒。
纷繁世事无从补救,究竟为何,只能惭愧地欣赏高人闭门作诗。

注释

南郭子綦:古代道家人物,此处象征超脱世俗之人。
丧我:失去自我,达到忘我或超脱的境地。
达摩:佛教禅宗初祖,此处可能象征追求内心智慧的人。
清浊:比喻世俗与超然,或明暗、是非。
游客:比喻来访者或体验者。
山水役:形容被自然景色或事务所牵累。
雪霜侵:形容环境严酷,也暗示岁月流逝。
惭愧:感到羞愧,表示对无为而治的向往。
高人:指品德高尚或有学问的人。
闭户吟:闭门独处,专心于诗文创作。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海会寺清心堂》。从内容来看,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佛学和禅宗的理解与体悟。

"南郭子綦初丧我,西来达摩尚求心。"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佛学中的“心”有深刻的理解,既有自我失去的感慨,又有对达摩祖师寻找真心的敬仰。

"此堂不说有清浊,游客自观随浅深。" 描述了海会寺清心堂内外的宁静与纯净,以及参访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悟性去领略佛理的深浅。

"两岁频为山水役,一溪长照雪霜侵。" 这两句诗反映出作者近年来忙于世俗之事,如同被山水束缚,不得自由,同时也描绘了一幅雪霜中一溪流水的美丽景象。

"纷纷无补竟何事,惭愧高人闭户吟。"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不能全心向佛、终日忙碌而感到惭愧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一种退隐的愿望,希望能够像古代高僧一样,关闭门窗,专注于内在修行。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分展现了苏轼对于人生、佛学以及自然界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一)

西来烟障塞空虚,洒遍秋田雨不如。

新法清平那有此,老身穷苦自招渠。

无人可诉乌衔肉,忆弟难凭犬附书。

自笑迂疏皆此类,区区犹欲理蝗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黄。

久废山行疲荦确,尚能村醉舞淋浪。

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

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

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袅袅十里香。

朝行曳杖青牛岭,寒泉咽咽千山静。

君勿笑老僧,耳聋唤不闻,百年俱是可怜人。

明朝且复城中去,白云却在题诗处。

形式: 古风

新城陈氏园,次晁补之韵

荒凉废圃秋,寂历幽花晚。

山城已穷僻,况与城相远。

我来亦何事,徙倚望云巘。

不见苦吟人,清樽为谁满。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