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试院中杂作五首皆言取士之法而各有所喻焉(其五)合浦珠

仰闻合浦珠,出自老蚌胎。

茫茫沧海底,阵阵风波摧。

探者非一人,采者什百来。

中有鬼神护,中有造化裁。

勇夫不得遇,弱者分或该。

小圆菽粟粒,满眼光璀瑰。

可怜照乘宝,未献君王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此诗《典试院中杂作五首皆言取士之法而各有所喻焉(其五)合浦珠》由明代诗人苏仲所作。诗中以合浦珠的获取过程为喻,描绘了选拔人才的不易与艰辛。

首句“仰闻合浦珠,出自老蚌胎”以合浦珠的来源为起始,象征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如同珍珠从老蚌中孕育而成,需要时间与耐心。接着,“茫茫沧海底,阵阵风波摧”描绘了寻找和获取珍珠的艰难环境,暗喻选拔人才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困难。

“探者非一人,采者什百来”说明了选拔人才并非易事,需要众多人士共同努力。接下来,“中有鬼神护,中有造化裁”则表达了对人才选拔过程中的神秘力量的敬畏,暗示了选拔人才不仅需要人力,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

“勇夫不得遇,弱者分或该”通过对比勇者与弱者的遭遇,强调了在选拔过程中,不同背景和能力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命运,体现了选拔过程的复杂性和公平性问题。

最后,“小圆菽粟粒,满眼光璀瑰。可怜照乘宝,未献君王台”将珍珠比作“菽粟粒”,虽小却光彩夺目,比喻人才虽平凡但潜力巨大。同时,也表达了对未能被充分发掘和利用的优秀人才的惋惜之情,希望他们能像珍贵的合浦珠一样,最终被赏识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整首诗以合浦珠的获取为线索,巧妙地融入了选拔人才的寓意,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与美丽,又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选拔机制及其背后的价值观。

收录诗词(358)

苏仲(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朗司务韵

少抱经纶才,胸中尽奇策。

道义贯天人,文章兼六籍。

剑指星斗寒,气吐虹霓赤。

屈宋声先驰,董贾名赫奕。

作书献君王,曾得兼俊宅。

五载司空阶,见者浑落魄。

一朝慕一疏,归作鸱夷伯。

寻山友鹿麋,闭门谢宾客。

偃仰天地宽,吟咏山水碧。

急流涌泉谁,我为公喜怿。

甘心拜下风,上书乞恩泽。

归骨返故庐,杯酒散愁惕。

草衣度终年,斗室不为窄。

借问千古人,不知谁玉石。

形式: 古风

种花

灼灼园中花,念我初种植。

杖藜遍九垓,搜捡穷目力。

偶自赤城回,沿山看苍壁。

山中草木荒,百卉无颜色。

因过山人家,山人供酒食。

出自傍舍花,有眼初未识。

异香世不传,秀色天上觅。

回视桃李姿,相去岂千亿。

徘徊举相赠,得之如珙璧。

持携自千里,敢为辛苦惜。

开我南山囿,甃以端溪石。

树之白玉盘,摩挲自朝夕。

栽培任沃瀼,灌溉还膏液。

生意初勃然,月异而岁易。

垂青两相顾,长寸犹望尺。

视彼若忻然,谓我得所宅。

期以百年间,相看共头白。

那知如愿少,至宝难收拾。

慢藏终诲盗,毒手劳相逼。

去时若低回,出门若珠滴。

无情亦有情,入念已切骨。

一朝远别离,谁能灭心迹。

望望不复回,行行竟悽恻。

可怜天上姿,今作人间物。

百草同妖妍,众芳等俦匹。

摩尼委粪坑,沆瀣投沟洫。

天亦不管人,浮云变苍黑。

嗟哉此何言,老矣中怀窄。

形式: 古风

贞女吟

妾生阅数龄,有志古人风。

侧闻窦氏女,死事厓壑中。

明心照寒潭,烈气横苍空。

淑慎遵姆训,贞懿安贫穷。

奈何恶少年,一朝肆狂凶。

淩我至毒手,惧我飞霜锋。

顾我冰雪姿,岂汝墦壤同。

顾我金石操,岂汝犬彘从。

誓将此心曲,淩寒比高松。

誓将白玉躯,不与尘埃封。

坚志如重城,三军莫能攻。

寄语犷徒党,徒尔心忡忡。

汝为泉壤蚓,我为天上龙。

今生有时尽,再世难相逢。

形式: 古风

自咏

老夫半岁不出门,斗室兀坐天地宽。

瓦瓶不脱二斗粟,老菜一根三日餐。

冬天气寒风飒飒,幸有木绵粗布衲。

何人笑我贱与贫,留得馀资供伏腊。

渊明不免乞食时,我生岁月长无饥。

渊明有子不识字,儿今读遍千家诗。

颜回短命三十二,我已行年四十四。

古来贤豪各如此,敢不低头拜天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