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祠

气凛山河壮,名高带砺长。

衣冠仍竹帛,俎豆类桐乡。

世后荣如此,生前死不妨。

千秋腾史帙,何但颂甘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忠孝祠的景仰之情,通过对祠堂内庄严氛围的描绘,以及对祠堂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赞颂,展现了对忠诚与孝道的崇高敬意。

“气凛山河壮”,开篇即以“凛”字点出祠堂内肃穆之气,仿佛能感受到山河为之壮丽。这不仅描绘了祠堂的外观气势,也暗喻着祠堂内所承载的历史人物的英勇与伟大,他们的精神如同山河一般,令人敬畏。

“名高带砺长”,进一步强调了祠堂内人物的名声之高,如同带砺石般长久不衰。带砺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象征,常用来比喻功勋卓著、名垂青史的人物。这里通过“带砺长”三字,表达了对这些历史人物卓越成就和深远影响的高度评价。

“衣冠仍竹帛,俎豆类桐乡”,这两句则从细节入手,描绘了祠堂内的陈设和氛围。衣冠指的是祭祀时穿戴的服饰,竹帛代表书写历史的载体,俎豆是祭祀时摆放祭品的器具,桐乡则是古代著名的教育和学术中心。通过这些元素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祠堂与历史、文化和教育联系起来,突出了祠堂作为纪念和传承的重要场所。

“世后荣如此,生前死不妨”,这两句表达了对祠堂内人物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受到尊崇的态度。这种超越生死的荣誉感,体现了人们对忠诚与孝道的永恒追求和高度赞扬。

“千秋腾史帙,何但颂甘棠”,最后两句总结全诗,指出祠堂内人物的事迹将被历史记载,其影响远远超过仅仅歌颂甘棠树(古代常用来比喻贤良之臣)的意义。这里不仅强调了人物事迹的流传,更表达了对后人学习和传承这些美德的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忠孝祠及其内人物的描绘,既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高敬意,也传递了对忠诚与孝道的深刻思考和赞美,是一首富有深意的颂扬之作。

收录诗词(124)

梁元柱(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寿钟台刘明府兼贺举子

汉家中垒业,父子世传经。

掌摘金茎露,光分太乙星。

趋朝衣傍紫,著论汗犹青。

预识论勋日,应卑麟阁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晚眺

有约舒林眺,亭云带雨痕。

元探深茗碗,时事一荒屯。

暝色归驯鹤,钟声习定猿。

冷然成独往,应在别乾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夜坐

高台夜危坐,纤月破新晴。

半落双银汉,平分列雉城。

香炉欹枕阔,小筑畏人成。

不尽凭阑意,微闻吹笛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赠欧少年

谁自誇年少,交能不有家。

多君擅词藻,于我挹芳华。

斗焰寒双锷,龙文合五花。

悠悠嗟世路,共许事还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