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儿

十三龄经史粗通,誉满公卿,始信虚名能折福;

廿一载迍邅迭遘,理参因果,将无造孽是居官。

形式: 对联

鉴赏

这首挽儿诗,由清代诗人薛时雨所作,通过对比少年时期的荣誉与成年后遭遇的挫折,深刻地探讨了人生中的虚名与因果报应的主题。

首句“十三龄经史粗通,誉满公卿”,描绘了一个少年时期才华横溢、名声远播的形象。十三岁便已对经典文学有所涉猎,其学问之深、声誉之广,足以让公卿之辈皆为之赞叹。这句诗以少年时期的辉煌成就为背景,预示着主人公未来的成功之路。

然而,接下来的句子“始信虚名能折福”转折突兀,揭示了虚名并非长久之计,反而可能带来祸患。这句话暗示了主人公在追求名誉的过程中,可能忽视了更为重要的道德品质和实际能力,最终导致了福泽的折损。

紧接着,“廿一载迍邅迭遘,理参因果,将无造孽是居官”则进一步阐述了主人公成年后的经历。在这二十年里,他经历了种种困难与挫折(迍邅迭遘),这些经历让他深刻理解到人生的因果律。通过参悟因果,他意识到,或许正是年轻时追求虚名的行为,导致了后来的困境与挑战。因此,他反思自己是否在为官期间犯下了某种罪孽,从而遭受了相应的报应。

整首诗通过对比少年时期的荣耀与成年后的挫折,以及对虚名与因果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它不仅是一首哀悼逝者的挽歌,更是一次对人性、道德与命运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229)

薛时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农。清代咸丰三年(1853)进士,授嘉兴知县。太平军起,参李鸿章军幕,以招抚流亡振兴文教为任。官至杭州知府,兼督粮道,代行布政、按察两司事。为台湾第一巡抚刘铭传亲家。晚清著名词家之一,作品有《藤香馆诗删》、《词删》等

  • 字:慰农
  • 籍贯:安徽全椒
  • 生卒年:1818-1885

相关古诗词

赠江小松

少角艺,老论文,客里追随,揽镜各惊双鬓雪;

我拥毡,君听鼓,闲中慰藉,扶筇同看六朝山。

形式: 对联

白下寓庐

白下富莺花,旁人错比谢安石;

青山狎猿鸟,此地曾栖雷仲伦。

形式: 对联

白下寓庐

作吏十六年,主讲十六年,壮志消磨,借一角溪山娱老;

种竹数百本,植松数百本,岁寒苍翠,与满城桃李同春。

形式: 对联

西湖寓庐

白社论交,留此间香火因缘,割半壁栖霞,暂归结十六年尘梦;

青山有约,期他日烟云供养,挈一肩行李,重来听百八杵钟声。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