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范子济双头芍药

烟粘草露珠结窼,淮上人疑春未多。

扬州东部纷芍药,已与天地分中和。

双苞一色生同蒂,不是花妖是和气。

恩沾雨露力偏饶,来向人间自应贵。

栏边鼓彻无奈何,欲留白日谁挥戈。

练缃聊记旧容质,犹得胜士长吟哦。

八姨不列真妃上,大姨稳作昭仪样。

无双颜貌却成双,背立无言似惆怅。

淮南通守别花眼,曾向花前倾玉盏。

左看右看俱可人,欲选娇娘倩谁柬。

形式: 古风

翻译

烟雾粘连草叶露珠凝结成窝,淮河上的人怀疑春天还未真正到来。
扬州东边的芍药花开繁盛,仿佛与天地共享着和谐的气息。
两朵花儿同根生长,颜色一致,它们并非妖艳,而是象征着和睦。
它们受惠于雨露滋养,力量格外充沛,在人间显得珍贵。
栏杆边的鼓声敲响,却无法留住即将逝去的白天,谁能挥舞武器挽留时光?
洁白的练缃记录了它们过去的美丽,仍能引起诗人们的长久吟咏。
八姨并未位列真妃之上,而大姨稳坐昭仪的位置。
容貌无双的花朵却成对出现,背对着人群,似乎带着淡淡的忧伤。
淮南通守在分别之际,曾在这花丛中举杯畅饮。
无论是左看还是右看,这些花都令人喜爱,想选一位佳人,却不知托付给谁。

注释

烟粘:烟雾粘连。
草露珠:草叶上的露珠。
疑:怀疑。
春未多:春天尚未充分到来。
纷芍药:盛开的芍药。
分中和:共享和谐。
双苞:两朵花。
和气:和睦。
恩沾:受惠于。
雨露:雨露滋润。
自应贵:显得珍贵。
栏边鼓:栏杆边的鼓声。
挥戈:挥舞武器。
练缃:洁白的练绸。
旧容质:过去的美丽。
八姨:古代后宫等级之一。
昭仪:宫中女官。
无双颜貌:容貌无双。
惆怅:忧郁。
淮南通守:淮河地区的官员。
花眼:赏花时的眼神。
倩谁柬:请谁来做信使,挑选佳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花前赏景图。开篇即以"烟粘草露珠结窼"设定了清新湿润的早春景象,接着"淮上人疑春未多"表达了人们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与疑惑。扬州东部的芍药已然开放,与自然界和谐共生,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美丽。

诗中"双苞一色生同蒂"具体描绘了双头芍药的独特之处,既不是花妖,也非凡物,是天地间的一种和气所孕育。恩泽如雨露一般无声地滋润万物,这份恩赐显得格外珍贵。

接下来的"栏边鼓彻无奈何,欲留白日谁挥戈"则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挽留之情。接着诗人又提及旧容质,胜士长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赞赏。

至于后半部分,诗人似乎转向了一种更为私密的情感交流。"八姨不列真妃上,大姨稳作昭仪样"及"无双颜貌却成双,背立无言似惆怅"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对美人的赞美与对情感的深沉感悟。

最后两句"淮南通守别花眼,曾向花前倾玉盏。左看右看俱可人,欲选娇娘倩谁柬"则是诗人在众多美好之中选择心仪者的情景描写,表达了一种挑选佳人的愉悦心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双头芍药的赞美,以及对美好事物与人间情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715)

王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徐明叔海舟横笛图

莫爱一掬水,海阔观狂澜。

莫爱手中月,空明海上山。

人生适意贵如此,前度徐郎在千里。

喷云裂石天宇高,夜寒水冷鱼龙起。

世间俗客贪昏睡,波涛不识神灵意。

更令叠奏数曲终,鲸山会作玻璃翠。

画工妙手今无几,可惜徐卿今老矣。

醉中睡起百忧宽,与君一笑西风里。

形式: 古风

题演法观

国虽褊小亦封除,疏奉仙灵意气馀。

犹有黄冠说前日,开元曾是下天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凝云堂

浮云踪迹真何处,会若无心是同住。

此间我若解忘情,应与闲云共来去。

面山结屋开虚明,屈伸与我同太清。

红尘洗淡一翻手,悠然适见云平凝。

回看诗客时满堂,雕刻品汇俱奔忙。

亦知泉石成膏肓,与人装取锦绣肠。

寥廓万里同翱翔,唯有白云来帝乡。

形式: 古风

哭周秀实(其一)

馀英初约转船蓬,二载庐陵郡课同。

官簿纵居时俊后,诗名旧列昔贤中。

三斟屡酌前溪月,一瞬曾帆下渚风。

千里音容从此绝,梦随江水远朝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