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傍晚江景的诗,通过对残阳和水面、江两岸色彩变化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诗人选取了一道余晖倒映在水中的美丽画面,以及初秋时节九月三日夜晚露珠般的露水与弓形的明月相互辉映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迭、光阴迅速流逝的感慨。
在这短短几行之中,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半江瑟瑟半江红”一句,便是通过两岸色彩的对比,生动表现了秋意渐浓、冷暖并存的画面。接着,“露似真珠月似弓”则通过露水与明月的形状和光泽上的比较,更增添了一份清幽与神秘。
此外,诗中“九月初三夜”的时间背景,也为诗歌增添了深沉而不失温馨的情怀。这一天,是秋季开始的一个小节气,对于古人来说往往是思念之情的强化时刻。因此,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白居易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描绘能力,也透露出了诗人独有的感性与哲理思考。
不详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鹿疑郑相终难辨,蝶化庄生讵可知。
假使如今不是梦,能长于梦几多时。
箬岘亭东有小池,早荷新荇绿参差。
中宵把火行人发,惊起双栖白鹭鸶。
年老官高多别离,转难相见转相思。
雪销酒尽梁王起,便是邹枚分散时。
莫嫌地窄林亭小,莫厌贫家活计微。
大有高门锁宽宅,主人到老不曾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