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鸣鸠将雨过东林,细草青郊望转深。
润入土膏春脉脉,暝含山色昼沉沉。
寻花问柳游人兴,荷锸扶犁野老心。
见说帝城多景物,春晴未必胜春阴。
这首明代诗人李东阳的《京都十景(其十)东郊时雨》描绘了春天雨后京都东郊的景象。首句“鸣鸠将雨过东林”,以鸟鸣声起,暗示雨后的清新,鸠鸟在湿润的空气中飞翔,穿过东边的树林。接下来,“细草青郊望转深”描绘了雨后青草更显浓郁,田野景色因雨水而显得更加深远。
“润入土膏春脉脉”写出了春雨滋润土地,滋养万物生长的温柔气息,"脉脉"一词形象地传达了春雨的细腻与生机。“暝含山色昼沉沉”则描绘了雨后天色渐暗,山色显得更加深沉,营造出宁静而朦胧的意境。
“寻花问柳游人兴,荷锸扶犁野老心”通过游人的赏花问柳和农夫持犁劳作,展现了春雨带来的不同情感:游人欣赏春光,而农人则期待着雨后耕作的好时机。最后一句“见说帝城多景物,春晴未必胜春阴”表达了诗人对春雨阴天的独特感受,认为春雨中的京城景色虽不如晴日明媚,却自有其别样的韵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过后京都郊外的自然之美,以及人们在其中的不同心境,展现出春雨带来的诗意与生活气息。
不详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火里莲花水上开,乱红深绿共徘徊。
纷如列宿时时出,宛似流觞曲曲来。
色界本知空有相,恒河休叹劫成灰。
凭君莫话然犀事,水底鱼龙或见猜。
君家住在横塘北,长见洲边春水生。
窈窕斜通山涧曲,分明直与钓矶平。
比邻鹅鸭应无数,近渚凫鹥亦有情。
明日看花到南岸,小舟摇荡不须撑。
庾亮楼前月正明,谢公墩上雨初晴。
清光照我双吟鬓,此夜怀人万里情。
隔竹流萤看不见,绕枝羁鸟宿还惊。
天涯一望乡心切,肠断秋山笛里声。
地僻沙寒水更清,老梅偏向涧边横。
风吹落瓣仍低陨,石压傍枝却倒生。
野鹤对人轻欲舞,蹇驴冲雪瘦能行。
山翁只在山中老,看尽春光不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