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马踏红尘古塞平,出门谁不为功名。
到头争似栖禅客,林下无言过一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出行者对功名的渴望以及他内心深处对于平静生活的向往。"马踏红尘古塞平",展现了边塞的宁静与历史的沧桑,"出门谁不为功名"则表达了人们出门在外拼搏的普遍心理。
而接下来的两句,"到头争似栖禅客,林下无言过一生",却流露出诗人对世俗功名的超然和一种淡泊明志。这里的“栖禅客”指的是归隐山林,以禅学为伴的隐者,而“林下无言过一生”则是对这种平静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表达了诗人希望摆脱尘世纷扰,寻求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既表现了功名与隐逸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也反映出了诗人内心对于平和生活的深刻向往。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僧临大道阅浮生,来往憧憧利与名。
二十八年何限客,不曾闲见一人行。
檐碍修鳞亚,霜侵簇翠黄。
唯馀入琴韵,终待舜弦张。
瘴塞巴山哭鸟悲,红妆少妇敛啼眉。
殷勤奉药来相劝,云是前年欲病时。
等闲相见销长日,也有闲时更学琴。
不是眼前无外物,不关心事不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