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寒山诗三首(其二)

可爱白云居,长年与世疏。

花残无戏蝶,水静足游鱼。

野树行堪倚,园葵懒不锄。

茅檐风雨过,飘湿案头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隐居生活图景。诗人以“可爱白云居”开篇,点明了居住环境的高洁与超脱,与世隔绝,远离尘嚣,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长年与世疏”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疏离与不屑。

“花残无戏蝶,水静足游鱼”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残花不再吸引蝴蝶,静谧的水面足以让游鱼自由徜徉,这些景象既是对自然生态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世界平静、淡泊心境的投射。

“野树行堪倚,园葵懒不锄”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倚靠在野外的大树下,享受自然的怀抱;对于园中的向日葵,却懒得去打理,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反映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追求。

最后,“茅檐风雨过,飘湿案头书”描绘了风雨过后,茅屋檐下的景象,雨水滴落在书桌上,增添了几分诗意与禅意。这一句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即使外界环境变化万千,内心的宁静与知识的积累(象征为“案头书”)依然如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23)

梵琦(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朱,小字昙曜。出家后居嘉兴天宁寺。明初太祖建法会于蒋山,征江南成德高僧,琦为第一。学行为当世所推崇,禅寂之外,专志净业。自号西斋老人。所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皆蕴含净土宗教义以劝世

  • 字:楚石
  • 籍贯:浙江象山
  • 生卒年:?—1370

相关古诗词

和寒山诗三首(其三)

东邻娇小女,芳意未阑珊。

眉似初三月,琴能再四弹。

频来花下坐,自向镜中看。

不料伤春死,琼楼夜夜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题云林真迹

好在云林一老迂,画图寄到玉山居。

向来王谢原同调,宜住城东共读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游仙

海南长风挂绣帆,散棋初下丽农岩。

道人爱作逍遥客,懒向金楼领一衔。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咸]韵

顾玉山索蟠松因登天平得二本移送赋之

昆丘好鸟来云岩,口衔仙人云锦缄。

开缄读之见深意,愿乞蟠松数株翠。

疏雨落叶迷秋山,屐齿便蹑苔斑斑。

龙门直上天百尺,石屋径度云三间。

东林西林何窅冥,前山后山还独经。

青藜不畏虎豹迹,白日还见虬龙形。

华盖峰头最高处,偃秀蟠奇逢两树。

奴仆惊叫荅空谷,鸾鹤翻翔入烟雾。

大株倒挂苍崖巅,小株横欹寒涧边。

乾坤凝结太初气,蛟蜃飞腾千丈渊。

沙土铮铮试长钁,险石忽崩雷电落。

凄籁含风木客啸,深根出地山灵愕。

祝尔嘉词尔应喜,致尔将归玉山里。

勿愁凡卉妒清标,珊瑚琅玕森共倚。

后三千岁常青青,根下早看成茯苓。

仙人服之生羽翼,他日相期游八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