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玉山索蟠松因登天平得二本移送赋之

昆丘好鸟来云岩,口衔仙人云锦缄。

开缄读之见深意,愿乞蟠松数株翠。

疏雨落叶迷秋山,屐齿便蹑苔斑斑。

龙门直上天百尺,石屋径度云三间。

东林西林何窅冥,前山后山还独经。

青藜不畏虎豹迹,白日还见虬龙形。

华盖峰头最高处,偃秀蟠奇逢两树。

奴仆惊叫荅空谷,鸾鹤翻翔入烟雾。

大株倒挂苍崖巅,小株横欹寒涧边。

乾坤凝结太初气,蛟蜃飞腾千丈渊。

沙土铮铮试长钁,险石忽崩雷电落。

凄籁含风木客啸,深根出地山灵愕。

祝尔嘉词尔应喜,致尔将归玉山里。

勿愁凡卉妒清标,珊瑚琅玕森共倚。

后三千岁常青青,根下早看成茯苓。

仙人服之生羽翼,他日相期游八极。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与隐逸之士追求的精神世界。诗人以昆丘好鸟、云岩、仙人、蟠松等元素构建出一幅超凡脱俗的画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昆丘好鸟来云岩”,以鸟儿飞临云岩起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接着“口衔仙人云锦缄”一句,通过鸟儿衔来仙人的云锦,暗示了诗中所蕴含的超凡脱俗之意。诗人在此基础上,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愿乞蟠松数株翠”,希望得到几株翠绿的蟠松,象征着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对生命长久的渴望。

接下来的几句“疏雨落叶迷秋山,屐齿便蹑苔斑斑”描绘了秋天山林中的景象,雨后的山林被落叶覆盖,显得格外幽静。诗人通过“龙门直上天百尺,石屋径度云三间”等描述,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攀登高峰的勇气。

“东林西林何窅冥,前山后山还独经”则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探索精神。接下来的几句“青藜不畏虎豹迹,白日还见虬龙形”则表现了诗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定与勇敢。

“华盖峰头最高处,偃秀蟠奇逢两树”点出了诗中的核心——蟠松,这两棵树在华盖峰的最高处,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奇观,也寓意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与追求。接下来的几句“奴仆惊叫答空谷,鸾鹤翻翔入烟雾”通过自然界的反应,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形象的神秘与崇高。

最后,“大株倒挂苍崖巅,小株横欹寒涧边”描绘了蟠松生长的姿态,既有力量感,又充满生机。诗人通过“乾坤凝结太初气,蛟蜃飞腾千丈渊”等描述,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更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宇宙真理的不懈追求。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现实感又充满想象的世界,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的和谐统一。

收录诗词(33)

良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端阳前一日于顾仲瑛席上分题赋得昆山

马鞍山在句吴东,山中佳气时郁葱。

层峦起伏积空翠,芙蓉削出青天中。

六丁夜半石垒壁,殿阁煌煌绚金碧。

响师燕坐讲大乘,虎来问法作人立。

天花散雨娑罗树,闻声供命云深处。

我时细读孟郊诗,兴来更上龙洲墓。

忆昔曾同信信友,七尺枯藤长在手。

数年音问堕茫然,顿觉羁怀醉如酒。

嗟彼习俗耽欢娱,锦鞯细马红氍毹。

画船吹箫挝大鼓,吴儿棹歌越女歈。

只今歌乐难再得,面颜已带风尘色。

何如张宴溪上楼,山光倒浸湖光白。

我爱虎头金粟子,十载论交淡如水。

每怀故旧参与商,三老到门惊复喜。

我留玉山君即归,天风泠泠吹客衣。

人生会合如梦寐,焉能对酒成吁嚱。

我歌长歌君起舞,山川信美非吾土。

褰裳涉涧采昌阳,且向山中作端午。

形式: 古风

向识定水宗师于吴会双峨奉别已十八年矣因成一律

卓锡甬东山水窟,白云长与德为邻。

鹤鸣峰顶不惊定,龙拜室中能化人。

海气昼寒涛卷雪,天香秋净月垂银。

双峨尚忆相逢处,诗写珠玑照眼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济上人归省

苦学不耽春夜眠,思家却泛春江船。

褰衣远道草头露,濯足故山花下泉。

黄鹄方怀少年志,白云偶赋归来篇。

再看入室须玄指,何限天香浮月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山居四首(其二)夏

坐对蓬莱小朵峰,池开五色玉芙蓉。

静中忽拨瑶琴响,清挹湘帘度晚风。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