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水调歌头》由金兆蕃于清末近现代初创作,描绘了诗人与同乡友人在上海共饮的情景,以及对故乡、历史变迁的感慨。
“令节复何有,尽醉不须推。” 开篇即表达了节日相聚的喜悦,不必拘泥礼节,尽情畅饮。接着“海上流人四集,客自故乡来。” 描绘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子汇聚一堂,其中不乏漂泊在外的异乡人,他们从故乡而来,相聚于此。
“休问年时花信,却映战场草色,烂漫逐春开。” 这几句通过对比,将往昔的繁华与今日的战乱景象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即使在战争的背景下,春天依然会来临,万物依旧生机勃勃,但人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
“咫尺还乡水,昔昔一帆回。” 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即使距离故乡仅一步之遥,却难以轻易返回。这句蕴含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展情话,悯离乱,托深杯。” 在聚会中,人们通过交谈表达彼此的情感,对离乱的同情,借酒浇愁。这反映了在动荡年代,人们寻求慰藉的方式。
“此地故无烟雨,空忆旧楼台。” 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尽管眼前并无烟雨蒙蒙的景象,也无昔日的楼台,但心中仍能回忆起那些美好的画面。
“千古永和癸丑,当日神州何状,沈陆有余哀。” 提及历史上的“永和癸丑”(公元355年),与当时神州大地的状况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盛世的怀念。
“谁喻右军指,今古重徘徊。” 最后,以王羲之(右军)为例,引出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以及对当下与过往的反复思考,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相聚欢愉的描绘,也有对离乱与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