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所居寺前有南涧涧下浅池每至其上未尝不诵柳子厚南涧诗又恨东坡不和乃和示超然

駮云漏微日,诸峰猿晓时。

飞檐寄木杪,晴瓦暗差差。

意行爱仓凉,地坐休顿疲。

哀蝉尚泣露,积水欲生漪。

瘴痾馀睡色,破裓老垂垂。

心事世途误,风神丘壑宜。

高标谁对我,白鸟深自知。

重来应邂后,归去不须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林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生命的活力。

首联“駁云漏微日,诸峰猿晓时”,描绘了清晨时分,云层中透出微弱的日光,群山间传来猿猴的啼叫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这里运用了“駁”字,形象地表现了云层的斑驳,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颔联“飞檐寄木杪,晴瓦暗差差”,进一步描绘了山寺的建筑特色,飞檐高悬于树梢之上,晴朗的瓦片在阳光下闪烁着不同的光泽,形成一种和谐的对比美。这里的“暗差差”生动地描绘了瓦片在阳光下的光影效果,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颈联“意行爱仓凉,地坐休顿疲”,表达了诗人漫步于清凉的山林之中,心灵得到了片刻的宁静与放松,远离尘嚣的疲惫。这一联通过“意行”与“地坐”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的亲近。

尾联“哀蝉尚泣露,积水欲生漪”,描绘了蝉鸣与水波的自然景象,蝉声凄凉,仿佛在诉说着秋日的哀愁;积水轻轻波动,预示着即将产生的涟漪,充满了生命的律动。这里通过哀蝉与积水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既悲凉又充满希望的情感氛围。

最后两联“瘴痾馀睡色,破裓老垂垂。心事世途误,风神丘壑宜”,诗人反思了自己的生活状态,面对世间的纷扰,感到身心俱疲,但内心却向往着山林间的清风明月,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向往。最后一句“高标谁对我,白鸟深自知”,以白鸟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在高洁的环境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追和帛道猷一首

永怀山阴老,漱流味馀津。

幽寻见兰丛,苍然出荆榛。

便欲即之语,忘其千岁人。

归休正吾志,理顺如析薪。

夜舂博饭吃,犹胜海南民。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次韵公弱寄胡强仲

念昔谪海南,路尘吹瘴风。

未即弃沟壑,尚在拴索中。

亲朋半天下,万里不一逢。

髯胡岂有罪,乃肯与我同。

情亲等昆弟,使令惟西东。

时为解我语,道大自不容。

邵阳雨中别,涕泪落无从。

我伴有形影,渠归无仆僮。

三年锻百巧,遂成瘖与聋。

今日复何日,岳寺闻楼钟。

聚观迎万指,登睫排千峰。

黄泉天复见,白骨肉已重。

髯虽未对面,音问已喜通。

夫子佐岣嵝,有道如葛洪。

笔力扛九鼎,奇语出遽匆。

长篇春争丽,送我归新丰。

且约老南岳,幅巾追瘦筇。

拊手辄大笑,此计随虚空。

山林当付我,君事侯与公。

麒麟未易系,健鹘那可笼。

形式: 古风

重阳后同邹天锡登滕王阁

闲中过却重阳节,江城风雨吹黄叶。

与君来游亦偶然,聚立西偏读丰碣。

凭栏眼界得天多,雨脚明边飞鸟灭。

西山向人亦倾倒,犯云争来献层叠。

未归负负无可言,相视心知惭在颊。

会当却立云生处,纵望晴江生雉堞。

尚喜清游不属人,故作此诗相暖热。

形式: 古风

次韵吴提句重九

朝来多爽气,拄笏望西山。

看君此标致,合在台阁间。

赖有宗之辈,文字相往还。

遥知醉九日,红潮生玉颜。

嗟予抱瘴痾,古寺长闭关。

亦复把霜蕊,行嗅赏馀闲。

琢诗偿清境,索句常苦艰。

爱君吐云词,端为破天悭。

气胜起疲堕,语妙镌老顽。

正当作小字,明窗写斓斑。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