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砺

攀断龙髯哭不回,鼎湖仙去下民灾。

一身肉痛愁销骨,两脸颜枯瘦入腮。

誓以匹夫纾国难,艰于乱世取人才。

屡曾算至难谋处,裂破肺肝天地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十二砺》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通过深沉的情感和强烈的对比描绘了主人公面对国家危难时的悲愤与决心。

首联“攀断龙髯哭不回,鼎湖仙去下民灾”,开篇即以龙髯断裂、仙人离世的意象,象征着国家的衰败与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逝去时代的怀念。

颔联“一身肉痛愁销骨,两脸颜枯瘦入腮”,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因国家之痛而身心俱疲、面容憔悴的情景,展现了他内心的极度痛苦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颈联“誓以匹夫纾国难,艰于乱世取人才”,表达了诗人虽为一介平民,却愿意挺身而出,承担起拯救国家的重任,即使在动荡的时代中,也坚持寻找并培养人才,寄希望于未来。

尾联“屡曾算至难谋处,裂破肺肝天地哀”,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悲愤之情。他多次在艰难险阻中思考对策,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其悲痛之深,连天地都为之哀伤。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情厚爱,也彰显了他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比喻,深刻揭示了诗人面对国家危难时的复杂心情和坚定信念,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题明皇按乐图

谁□銮舆向蜀行,梨园弟子歇新声。

及知凝碧池头事,难得乐工雷海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忆梦哭歌

金轮王夭中天寿,赤龙夜哭玄蛇吼。

仙人不忍辞汉去,青山照水生愁丑。

虽贫亦有买醉资,甘美不入孤臣口。

死后骨消恨不消,岁岁暗逐春风上新柳。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元贼谋取日本二绝(其一)

涉险应难得命还,倭中风土素蛮顽。

纵饶航海数百万,不直龙王一怒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元贼谋取日本二绝(其二)

海外东夷数万程,无仇于鞑亦生嗔。

此番去者皆衔怨,试看他时秦灭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