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鉴上人

毗尼藏出清净宝,精进林生功德香。

但得身心常寂静,自然毛孔发灵光。

苍苔不厌芒鞋弊,空翠偏宜坏衲荒。

好在虎溪长不出,阿持何意尚游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赠鉴上人》。诗中描绘了僧侣修行的清静与内在的光明,以及自然环境的和谐之美。

首联“毗尼藏出清净宝,精进林生功德香”,以“毗尼”象征佛法的精髓,如同珍贵的宝石,而“精进林”则比喻修行者努力不懈的环境,其产生的“功德香”象征着修行所带来的善果与精神的升华。

颔联“但得身心常寂静,自然毛孔发灵光”,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平静是修行的关键,只有心灵的宁静,才能使身体和灵魂散发出内在的光芒,暗示了真正的智慧和慈悲是从内心深处自然流露的。

颈联“苍苔不厌芒鞋弊,空翠偏宜坏衲荒”,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如苍苔与破旧的僧衣,表达了修行者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即使环境简陋,心境依然纯净,体现了修行者的超脱与自在。

尾联“好在虎溪长不出,阿持何意尚游方”,以虎溪为喻,虎溪是佛教故事中的地点,此处可能暗指修行者追求的精神境界。诗人似乎在表达,真正的修行者不会被世俗的束缚所困,他们的心灵始终自由,不断探索和成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僧侣修行的高尚情操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赠静上人

雪摧枯虑默如瘖,秋压寒松老不禁。

一室闭门稀识面,半窗斜照自拴针。

重城此日留诗别,叠巘何年结伴寻。

衰退宁堪久尘土,相看满眼是归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表上人久事云庵过余石门

冻折枯杉已死灰,岂宜安著在尘埃。

偎衰不入今人眼,精进曾亲古佛来。

爱子渠渠念绨惠,为余得得出岩隈。

苍颜华首供衰暮,未死重逢更几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次韵超然

翠寒空觉此生浮,岁月催人鬓易秋。

忽忆倚天庐岳去,更寻清境武林游。

情亲愧与高人别,兴发徒烦夜月留。

他日西湖远相忆,为君一笑散沙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楷禅师

龙蛇头角混埃尘,临死方知老净因。

三度傲辞天子敕,一生甘作净名身。

虎皮羊质成何事,牛马襟裾亦谩陈。

须信屈原千载后,空门犹有独醒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