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怀超然故台

中宵雨声歇,好月满我屋。

开门四无人,老树立于独。

巡檐不成寐,送影过墙竹。

赏弄情未央,矮屋碍远目。

故山有层台,千里旷游瞩。

主人三年别,坐使万瓦覆。

鹏程本逍遥,蚁穴自羁束。

乾坤有兴废,岂必善者福。

是身且非我,而况土与木。

但听雍门弹,勿效孟尝哭。

形式: 古风

翻译

夜半雨声停歇,明亮的月亮照亮我的小屋。
打开门却空无一人,只有老树孤独地立在那里。
我在屋檐下徘徊无法入睡,看着影子穿过墙边的竹林。
欣赏这美景却意犹未尽,矮小的房屋阻碍了远望的视线。
故乡的山上有一座高台,我遥望千里,期待畅游其中。
主人已离别三年,使得这万千瓦片都蒙上了寂寞的尘埃。
大鹏本应自由翱翔,却如同蚂蚁般被束缚在小小的巢穴。
天地间有兴衰更替,未必只有善人能得福报。
这身体并非真正属于我,更何况是泥土和树木。
只应聆听雍门的琴声,不要效仿孟尝君的哭泣。

注释

中宵:半夜。
歇:停止。
好月:明亮的月亮。
开门:打开门。
无人:没有人。
老树:古老的树。
巡檐:在屋檐下漫步。
送影:送走影子。
矮屋:低矮的房屋。
故山:故乡的山。
万瓦:指房屋的瓦片。
鹏程:比喻宏大的前程。
蚁穴:比喻狭小的居所。
兴废:兴起和衰败。
善者:善良的人。
是身:这个身体。
土与木:泥土和树木,象征生命。
雍门:古代音乐家的名字,这里指琴声。
孟尝哭:孟尝君的故事,指过度悲伤。

鉴赏

这首宋诗《夜月怀超然故台》由罗公升所作,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处时的感受。诗的前四句“中宵雨声歇,好月满我屋。开门四无人,老树立于独”描绘了雨后宁静的夜晚,明月洒满小屋,开门却见空无一人,只有老树孤独矗立,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

接着,“巡檐不成寐,送影过墙竹”表达了诗人难以入眠,只能在屋檐下徘徊,看着月影穿过竹林,流露出淡淡的忧思和怀旧之情。

“赏弄情未央,矮屋碍远目”进一步抒发诗人对远方故山的思念,感叹矮屋限制了他的视野,无法眺望千里之外的故台。

“故山有层台,千里旷游瞩”直接点题,遥想故台所在的高山,表达了对过去自由自在生活的怀念和对远方的向往。

“主人三年别,坐使万瓦覆”感慨时光流逝,主人离别已三年,房屋也因无人打理而显得破败。

“鹏程本逍遥,蚁穴自羁束”运用比喻,表达人生境遇的对比,暗示自己虽然有如大鹏般的志向,却被现实琐事所束缚。

最后两句“乾坤有兴废,岂必善者福。是身且非我,而况土与木”揭示出世间万物兴衰无常,即使是自己,也不过是身外之物,更不必说土地和树木。诗人以听琴自娱,告诫自己不必过于哀伤,应如雍门弹琴般淡然,勿如孟尝君般过度悲泣。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罗公升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故人故地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185)

罗公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抵舍一夕复行途中遣怀

乾坤本无边,我命自荆棘。

去住风涛中,生死无消息。

兹晨梦中归,真幻竟莫测。

形声各已改,老稚不我识。

一灯话清凉,喜极泪始滴。

出门动经年,还合甫浃昔。

云胡作惊鸥,又复告行役。

雨声挟离思,春晚作秋色。

暮山试回首,上有云气白。

天长眼力短,此意几悽恻。

形式: 古风

故里

生长太平日,不识悲欢殊。

今晨入故里,万感忽启予。

人去鸟鼠乐,草长牛羊肥。

土花幸无恙,犹作颓垣娱。

平生怀古笔,拟赋东西都。

岂知桑梓地,今即咸阳墟。

欲知当日事,试问墙上乌。

安得超世网,片帆渺江湖。

形式: 古风

春日皇帝阁(其一)

蓬莱宫阙五云端,太液冰澌不敢寒。

须信帝家春事早,勾芒昨夜引春班。

形式: 七言绝句

喜雨

三更饱甘雨,翛然凉意秋。

惊霆驾风至,气欲掀我楼。

溟濛划轩豁,稻陇如泼油。

兵凶岁相仍,糟糠甚珍羞。

天公一反手,少缓带犊谋。

诸贤自蒿目,百亩真吾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