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东阳临岐上杜使君七首(其五)

方恐狱中桃树出,忽闻枯木却生烟。

褚祥为郡曾如此,却恐当时是偶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我担心监狱中的桃树会开花结果
忽然听到枯木竟然冒出青烟

注释

方恐:恐怕。
狱中:监狱内。
桃树:桃树。
出:生长、开花。
忽闻:忽然听到。
枯木:枯萎的树木。
却生烟:竟然发出青烟。
褚祥:人名(这里指代某个人)。
为郡:担任郡守。
曾如此: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情况。
却恐:但又担心。
当时:那个时候。
偶然:意外或巧合。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与对生命力强弱反差现象的思考之作。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与凋零交织的图景。

"方恐狱中桃树出,忽闻枯木却生烟。" 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展示了生命力强大的反常现象。在一个本应是枯萎衰败之所的环境中,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生机。这里的“狱中”暗示一种被束缚和压抑的情境,而“桃树出”则代表着希望与生命力的爆发;“枯木”原本象征着衰败,但却“生烟”,寓意着即使在看似无生的东西中,也可能潜藏着复苏的力量。

"褚祥为郡曾如此,卻恐当时是偶然。" 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反思和怀疑。通过历史上的例证“褚祥为郡”,诗人提出了一个假设性的问题——这样的奇迹是否真的发生过?而最后一句“却恐当时是偶然”则透露出诗人的内心困惑与质疑,认为这种生命力的反常现象可能仅仅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深刻观察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哲理:即使在最不可能的地方,生命力依然有可能爆发,但这是否真的值得我们寄予厚望,则是另一个问题。这样的内心纠葛与困惑,使得诗歌内容更显深邃丰富。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归东阳临岐上杜使君七首(其六)

枯骨纵横遍水湄,尽收为冢碧参差。

分明为报精灵辈,好送旌旗到凤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归东阳临岐上杜使君七首(其七)

舍鲁依刘一片云,好风吹去远纤尘。

犹期明月清风夜,来作西园第八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再逢虚中道士三首(其一)

天目西峰古坏坛,坛边相别雪漫漫。

如今四十馀年也,还共当时恰一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再逢虚中道士三首(其二)

囊里灵龟小似钱,道伊年与我同年。

壶中长挈天相逐,何处升天更有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