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闻雁》由明代诗人张储所作,通过对孤雁在静谧夜晚的哀鸣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意境。
首句“孤雁来何处”,以疑问的形式引出主题,仿佛在询问那孤独的雁儿是从何方而来。接着,“残声静夜飘”描绘了雁鸣在寂静夜晚的回荡,声音虽微弱却能穿透夜的寂静,给人以深深的触动。随后,“江空音淰淰,云重影萧萧”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空旷与沉重,雁鸣在空旷的江面上回响,云层厚重,雁影显得格外孤单,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惯向风前急,偏从听处遥”则通过雁的特性,表现了其在风中的急促飞行和在远处被听到的场景,既展现了雁的生存状态,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最后,“秦川织锦妇,掩泪忆征辽”将情感推向高潮,通过想象秦川的织锦妇因思念远征的丈夫而落泪的情景,表达了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刻情感,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与团聚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巧妙结合,不仅展现了雁的孤独与哀鸣,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