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正觉所作,描绘了一位禅师的形象。首句“颠毛衰薄,春山雪作”以白发如雪比喻禅师年事已高,但精神犹若春山积雪般坚韧。接着,“胸襟疏豁,海门潮落”形容他的心胸开阔,如同海潮退去后的宁静与深邃。
诗人进一步刻画禅师的面部特征:“眉棱高而眼深,鼻筒直而口阔”,这既是对形貌的描绘,也是对禅定智慧的象征。他强调禅师的家族传承和修行成就:“幽灵绝待兮曾传祖祢之芳,谷神不死兮似得仙家之药”,暗示其深厚禅宗血脉和超凡的内在修为。
最后两句“相逢别峰,弹指开阁”意为禅师与人相遇,如同在山峰间轻松交谈,展现出他的智慧与从容。“憨皮袋截巷拦街,臭骨头填沟塞壑”则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形象地描述了禅师的日常生活,虽质朴无华,却充满禅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赞美了禅师的内在修养和外在风范,既有对个体形象的生动刻画,又蕴含着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